<%@ /0080/e/0080ep_includecss_1301.vm %>
网易首页 > 网易上海房产 > 正文

房贷新规影响发酵:头部房企优势凸显 中小房企有隐忧

0
分享至

2020年最后一天,央行联合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对银行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的占比提出明确上限。

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新政出台在预期之中,整体来说对银行影响不大。随着市场情绪逐渐稳定,与银行股开年一片“飘绿”的表现不同,不少银行股价又于1月6日纷纷翻红。

亦有房企人士向记者分析,融资端的变化会倒逼房企投资更加审慎,并且会更加聚焦核心。未来房地产行业内部也许会出现分化,龙头型房企发展态势更占上风,而中小房企后续不排除被并购的可能。

  新增“紧箍咒”

  在预期之内

此次房贷新政将银行划分为五档,分档设置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即对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提出上限,并允许地方监管机构对第三、四、五档银行的上限做上下2.5个百分点的浮动。

同时,新政对超过上限的银行规定了整改要求,即超限2个百分点以内的,过渡期2年,超限2个百分点及以上的,过渡期4年。

就在此前不久,监管部门出台“三道红线”的房企融资新规也备受关注:一是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二是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三是房企的“现金短债比”小于1。只要“踩线”,则不能增加或需严控有息负债规模。

“总体来看,释放了一个信号,引导银行资金少投房地产,多支持实体经济,这跟此前监管一贯导向是一致的。”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专员夏丹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从内容上看,房贷集中度的管理新政并不新鲜,此前房贷集中度管理也作为宏观审慎监管当中的一个手段被提及。2020年10月21日,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人民银行将推动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逐步实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居民债务收入比、房地产贷款风险权重等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多位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对银行的影响并不算大。目前来看,多数银行基本符合政策要求,房地产贷款存量的压降压力有限。

“由于相对比较灵活的过渡期,即便按2至4年算,超限银行总共每年压降存量约几千亿元。没有超限的银行也不容易按照上限去增加,因为一直以来房贷管得相对比较严。”有分析人士说。

而开发贷受到长期严控,各银行对于个人按揭贷款还有一定的放款灵活度,波动相对较大,政策出台后踩线的银行也会放缓贷款冲动。

  房企投资更加审慎

在监管明确给出限制的情况下,银行又会如何应对?

有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从调降占比策略的角度看,银行可以选择风险调整后收益率接近房贷的其他产品、资产证券化、逾期和不良的催收压降等,“做大分母也是一个办法,如果做大的部分是去支持实体经济就更符合导向了”。

在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方面,从商业性角度来看,因其低风险和低资本消耗,是优质的信贷资产,常受商业银行青睐。不过,亦有业内人士表示,尚在还款中的正常个贷不会被压降,刚需也仍然是鼓励的。

“其实银行的调整也不会太大,因为前期早就开始了房贷业务的相关调整。”一位国有大行资深从业人士向记者表示。

近年来,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的决心日益凸显,在“房住不炒”的导向下,银行业房地产贷款调整已持续一段时间,新政只是将前期政策制度化。上述从业人士告诉记者,银行在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方面早已开始调整。

一方面,对房地产开发商从严控制准入,即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严格的调查,对放款的企业现金流、利润情况以及进行中的项目情况,银行会进行详细了解和尽调;另一方面,从需求方即购买楼盘的住户来看,银行主要是从首付比例和利率上浮的程度进行调节,对于个人按揭贷款的审批增加了许多限制条件。

对于被卡紧融资渠道的房企来说,此前“三道红线”的出台就已经颇为震动,此次新政,从银行端也给房企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两项针对银行、房企的规定一脉相承,互相配合。

一位头部房企人士向记者表示,融资端的变化会倒逼房企投资更加审慎,并且会更加聚焦核心,“如果放款严格后,项目的审核也会相应变严格,单从投资端来讲的话,如果投一些不是特别核心的位置,那么回款会回得慢,收益效果差”。

从“三道红线”到现在的房贷新政,整体上看是逐步规范化。该房企人士也向记者预测,未来房地产行业内部也会出现分化,龙头型房企发展态势更占上风。“一是因为摊子大了,机会多了。相对而言,小房企抵抗风险能力小,基本上会是强者恒强的状态。”

中泰证券戴志峰也表示,新规将从融资端进一步推动贷款向房地产头部企业集中。“大银行出于维护战略客户的考虑,稀缺的额度会优先保证头部房企,中小房企获取银行贷款的难度升高,或只能通过加快处理存货保证自身现金流,后续不排除被并购的可能。

咨询热线:4001-666-163转6

免费接送 买房一站式服务

  • 意向楼盘:
  • 姓名:
  • 手机:
  • 人数:
  • 什么是直通车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iOS支付宝,深色模式来了!

iOS支付宝,深色模式来了!

互联共商
2023-06-01 22:20:13
美国华裔中餐馆老板中枪身亡 被劫匪击中腹部

美国华裔中餐馆老板中枪身亡 被劫匪击中腹部

海外网
2023-06-02 21:45:12
触碰中国底线的下场!立陶宛被踢出中欧班列,200多条铁轨将被拆

触碰中国底线的下场!立陶宛被踢出中欧班列,200多条铁轨将被拆

墨润书香写半生
2023-06-02 17:08:41
《别叫我“赌神”》端午档上映!周润发颠覆演绎“新赌神”

《别叫我“赌神”》端午档上映!周润发颠覆演绎“新赌神”

大象新闻
2023-05-31 17:26:12
一文读懂太阳聘用沃格尔:真因出炉合同曝光 复制湖人夺冠经历

一文读懂太阳聘用沃格尔:真因出炉合同曝光 复制湖人夺冠经历

厝边人侃体育
2023-06-03 01:41:28
父爱如山 普京女儿的豪华庄园装修费900万美元

父爱如山 普京女儿的豪华庄园装修费900万美元

腌臜泼才
2023-06-01 20:37:11
中方改变弃权立场,在联合国大会直接投下反对票,释放明确信号

中方改变弃权立场,在联合国大会直接投下反对票,释放明确信号

第一眼界
2022-05-17 13:54:29
5月挪威:特斯拉2946辆、比亚迪105辆、蔚来41辆

5月挪威:特斯拉2946辆、比亚迪105辆、蔚来41辆

不看车bukanche
2023-06-02 20:04:26
凯特穿金裙闪耀王室婚礼!伊万卡罕见与威廉同框,穿蓝裙美炸了

凯特穿金裙闪耀王室婚礼!伊万卡罕见与威廉同框,穿蓝裙美炸了

百语译言
2023-06-02 21:40:13
核武器就位,俄罗斯与北约大战或一触即发,中国恐被牵连进来

核武器就位,俄罗斯与北约大战或一触即发,中国恐被牵连进来

强国新武器
2023-05-31 11:54:17
特斯拉美女副总裁陶琳,从央视女记者走到现在,说一说她的奋斗史

特斯拉美女副总裁陶琳,从央视女记者走到现在,说一说她的奋斗史

言雾由终
2023-06-01 09:14:40
特斯拉女车主“车顶维权”案判了

特斯拉女车主“车顶维权”案判了

中国新闻周刊
2023-06-01 13:44:17
俄罗斯作出承诺,能源稳定供应中国,唯有一个请求,希望中国答应

俄罗斯作出承诺,能源稳定供应中国,唯有一个请求,希望中国答应

猫眼观史
2023-06-01 23:24:35
金门反转!侯友宜、朱立伦怒斥郭柯配挑战,挺金门!(30字)

金门反转!侯友宜、朱立伦怒斥郭柯配挑战,挺金门!(30字)

搞笑史说
2023-06-02 21:21:32
啥信号,人民币又贬值了…

啥信号,人民币又贬值了…

邓姐姐的美好生活提案
2023-06-02 15:53:44
美系“大坦克”从26万降至19万求生,2.0T+9AT,长5米完胜途昂

美系“大坦克”从26万降至19万求生,2.0T+9AT,长5米完胜途昂

隔壁说车老王
2023-06-02 11:47:30
现任最年轻省委书记,年仅58岁!

现任最年轻省委书记,年仅58岁!

历史小天才
2023-05-30 00:09:00
阿尔特塔希望将4700万镑的“前队友”从拜仁带回到阿森纳

阿尔特塔希望将4700万镑的“前队友”从拜仁带回到阿森纳

号角军事迷
2023-06-02 22:05:36
美国高层炸了!中国大杀器首次亮相,外媒:目前不应该有这技术

美国高层炸了!中国大杀器首次亮相,外媒:目前不应该有这技术

旧日兮
2023-05-19 09:49:12
看A股!中国经济出大问题了

看A股!中国经济出大问题了

君临财富
2023-06-02 11:16:36
2023-06-03 02:18:44

上海房产

北京土拍:“新面孔”进京抢地,黑马背后是建发

编辑推荐楼盘
每日成交前十
楼盘名称所在位置套数
二手房推荐

头条要闻

"中国孕妇泰国坠崖案"当事人:对判决满意 将诉讼离婚

头条要闻

"中国孕妇泰国坠崖案"当事人:对判决满意 将诉讼离婚

财经要闻

体育要闻

官方:流媒体平台Paramount+成为国米新的球衣赞助商

娱乐要闻

黄晓明疑有新欢!女方正脸曝光不是叶珂

科技要闻

马斯克心满意足地走了,千千万万个马斯克正在路上

汽车要闻

插混大五座SUV 魏牌新摩卡DHT-PHEV售23.18万

态度原创

家居
健康
游戏
旅游
亲子

家居要闻

日式原木暖居,营造宁静休憩空间

做到8件事,血管老化慢一些

韩网热议WBG击败JDG

旅游要闻

张家界国家森林攻略

亲子要闻

宝宝有这2个习惯,应该要留心眼,可能过度喂养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