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三线四档”、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土地供地“两集中”……进入8月,在经历密集、精细的调控之后,上市房企正式进入中报密集披露期。 监管的不断加码,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较为深远的影响。有专家认为,传统的房地产周期与开发运营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上市房企中报的密集披露,也为政策落地后的市场调整情况提供了重要的观察窗口。
“根据有关调查,大城市有70%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是靠租房来解决住的问题,然而租金付得起的房子区位比较远,区位比较好的租金又比较贵,这成为新市民、青年人买不起房和租不好房的一个现实困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今天在国新办举行的“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新闻发布会上给出这样一个数据。 由于新市民和青年人工作年限比较短,收入相对比较少,购房和付租金能力比较弱。但是,他们很多人的收入又不符合公租房的条件。这种两难如何破解?
严打“假离婚”购房、房贷审批“三价就低”、严禁炒作回迁房、学区房“双限”……8月楼市调控政策继续井喷。机构数据显示,年内楼市调控次数创新高突破400次。
“我们就像风口上掉下来的猪,过去习惯了高薪,现在却要开始低头学习。”一名刚刚脱离房地产业几个月的前地产人说道。 对于地产人来说,那个躺着挣钱的黄金时代,彻底地过去了。房企的组织架构日渐精简、校招日益缩水,很多看清趋势的人都在谋求转行。 尽管目前房地产、金融、互联网作为中国三大高薪行业的格局暂未改变,但一个新的现象是,有地产人自愿降薪去他们眼中的“新兴行业”或者“稳定行业”。
近日,有不少网络观点认为,根据《契税法》第三条,契税税率为3%-5%,高于上海现行1%或1.5%的税率,税率将上涨。事实真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