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宅(百年老字号 瑞兰 • 豆坊)
青浦,这片被江南烟雨浸润的土地,既是上海文明的发源之地,亦是长江三角洲文化交融的鲜活注脚。从“上海第一稻”的农耕曙光,到“万商云集”的青龙港盛景;从明清水乡的黛瓦白墙,到今日老城厢的烟火市声,青浦始终是上海绕不去的人文原乡。当城厢被历史叩响,一场关于“源起与新生”的文明叙事,便在时光的褶皱中徐徐展开。
2025年5月5日,青浦老城厢城市更新项目先行示范区开放仪式顺利举行。现场以现代展陈语言重新诠释老城厢文化的厚度与温度,带领观众穿梭于历史烟云与未来愿景之间。
上海之源 见证城厢诞生
1300年前,青龙镇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港口,以“海舶百货交集”的繁华格局,奠定了上海开埠前的商贸基因。明代筑城设县,将江南水网的灵秀与市井烟火凝练为独特的文化符号。青浦的“源”不仅是地理的起点,更是上海向现代都会演进的历史见证。
明代万历年间,青浦县治迁至老城厢,1577年城墙正式修建完成,环水而建的“龟背形”城垣格局自此成形,护城河水系与十字街巷交织,而这些形态历经450余年,仍然被保留下来。粉墙黛瓦的民居院落、葱郁素雅的古园林(如曲水园、城隍庙),至今仍诉说着明清的市井烟火与士绅雅韵。
行素堂黄宅-老城厢文化展厅一楼展区
行素堂黄宅-老城厢文化展厅一楼展区
对话历史 见证城厢再生
作为上海如今仅存的两处老城厢,一处向着世界融汇而去,而另一处,仍然在水乡氤氲的烟火中,为人们保留着上海最珍贵的记忆。站在时间的长河里回望,展厅以“时光回响,上海之源”为主题,通过文献、影像与实物,还原青浦从明代筑城设县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数百年变迁。
行素堂黄宅-老城厢文化展厅二楼展区
展厅首次全景式呈现青浦老城厢的未来蓝图,通过影像资料,展现了城市肌理的规划愿景,昭示着一场面向未来的更新,正在展卷。同时,展区还特别呈现“老物件特辑”——由青浦区文保单位特别提供展出数十件旧物,以微观视角串联集体记忆,让过去的生活缩影在此重现,在展望未来的过程中,为城市留下彼此心中最真挚的记忆。
行素堂黄宅-老城厢文化展厅二楼展区
央地合作 赋能城厢新生
青浦老城厢整体更新范围达3.2平方公里,其中老城厢占地1.03平方公里。中交城投积极参与,拟以首发地块为载体,推动与青浦新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展开央地合作。片区内正以“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为核心理念,构建生态与人文交织的城市更新范本。
作为上海唯二的老城厢,青浦老城厢在风貌上保留了护城河体系、独特的人文T轴空间以及纯正江南民居群落。在未来的发展中,这里的韵味将被保留,“永保门”、“宝庆水街”、“八十弄”等历史场景将被一一重现,同时随着水系的恢复、滨水工业遗址的修复,将打造“城水相依、古今相映”的水乡新地标,让老城厢的烟火气跨越时空,焕发新生。
行素堂黄宅-老城厢文化展厅二楼展区
“城厢的更新不是推倒重建,而是让历史与未来对话。”作为上海城市更新的重要参与者,未来,中交城投将充分发挥中交集团在一体化服务、投融资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化能力、运营品质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推动老城厢更新有序进行,让熟悉的烟火与亲和的水岸将在青浦老城厢内再次被焕活。
当时代资源禀赋遇见城厢人文底蕴,一场关于城市更新的实践正在书写答案。据悉,项目首发低密地块,将于近期面世,以"可阅读的建筑、可漫步的历史"重塑上海之源的时代价值。
行素堂黄宅
胡宅(百年老字号 瑞兰 • 豆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