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
——《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
对上海这样一座超大城市来说,空间格局、城市形态已经基本成型,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入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新阶段,面临着资源紧约束、土地资源“天花板”的新形势,必须通过城市更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集约型内涵型发展。
上海的城市更新模式,从建国后的“大拆大建”(1.0)到改革开放后的“多元开发”(2.0,如新天地),从加入WTO后的“重质轻量”(3.0,如1933老场坊),再到大数据时代的“可持续发展”(4.0,如杨浦滨江)。信息来源:「中国城市更新论坛」
上海进入所谓“城市更新4.0”时代的标志,是2015年上海市政府推出的《上海市更新实施办法》,上海旧区的城市更新重点从“拆改留”转变为“留改拆”,城市更新目标从“增量开发”转变为“存量更新”。这一时期的核心概念是“有机更新”,即将城市看做一个永远处于新陈代谢之中的有机生命,人为介入应顺其肌理、循序渐进,新时代的上海城市更新,强调的是一种渗透、一种持续、一种活力,需要经过时间和空间轴的吻合,慢慢达成,最后形成一个有温度的新空间环境。
近年来,上海多措并举推进城市更新,大项目和小微更新齐头并进,取得了积极成效。经历了从点到面,从零星更新拓展到区域更新,打造了一批如上生新所(承租人改造运营)、静安张园(保留改造老建筑)、世博文化公园(强调三生融合)等优秀城市更新项目。
闵行区城市更新的探索与实践
在新一轮城市更新政策支撑下,闵行在全市率先推进了区域更新。闵行行政总面积约373.3平方公里,总规明确到2035年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主城区。从发展空间承载力来看,规划建设用地约288.8平方公里,目前现状已使用约281平方公里,未来增量不足约8平方公里(信息来源:中国国土
空间规划官微)。同时,对标主城区的新发展定位,闵行还面临存量空间功能偏离需求、利用率较低、环境品质不高、历史人文、沉淀不足等问题,亟需通过城市更新盘活存量、释放增量、提升质量。
国资实力赋予城市新的生命力
上海市闵行资产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闵资集团)作为闵行区国有独资企业,闵资集团围绕莘庄主城副中心规划建设,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以打造“一带双核四片区”空间格局为宗旨,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切实推进莘庄主城副中心建成充满创新活力、人文气息浓郁、功能品质卓越的闵行城市核心功能承载区。结合《上海市闵行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的计划部署,紧跟“退二进三”城市化浪潮,按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利用现有产业、土地、房屋等存量资源的升级转型,在闵行旧改社区之上,研究区域空间的激活和重组,激发街道发展活力,创造更多美好场景,焕新城市面貌和人居方式,迈向更有温度的城市更新,打造焕新闵行的城市更新作品。
闵资集团旗下的城市更新样板作品——滨江雅著,重点关注局部区域的建筑界面焕新、社区公共空间的治理与景观的规划设计、工程品质的提升,让其成为闵行城市更新的进化样板作品,将住区调整到适宜人们居住和活动的状态,构筑城市与人之间的美好共同体。
城市更新探索,对城市而言,是功能的混合、活力的再造与体验的重构,对居民而言,是美学的升级、人文的沉浸与社区的共享。未来,这里的街道都值得漫步和逗留,建筑都会被阅读,温暖的城市都可以被感知与触摸。
焕新建筑界面与环境景观
在经过细致的实地踏勘后,对于滨江雅著的建筑界面整体性提升更新,将原有的破旧立面予以拆除,换与风貌色彩协调的褐石立面,融合褐石故乡及中国海派文化气质,重现历史和文化积淀,并对社区实施了工程细节升级计划,通过电量增容、路网设备翻新等。对于建筑界面的织补式更新行为,非纯住宅建造,而是一次焕新闵行的城市生活全面升级开发,按照渐进式城市更新理念,以人的需求和参与为导向,促进闵行存量空间的激活和利用,焕发城市活力,更迭城市面貌。
针对社区内局部原本利用率不高的区域,通过儿童活动场等景观组团,赋予其新的功能,进一步增加空间的趣味感,丰富空间视觉张力,同时提供一个趣味性的停留空间,驱动场地活力,聚集人气,让人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社区更核心的本质还是生活方式和内容。未来,这里将在烟火气和精致生活交织的时空内,孕育出新的城市形态——既能引领时尚的生活方式,也能满足原生态社区的实际需求,如便利店、咖啡店、书吧……更完善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供更深更广更高规格的公共服务,符合市民生活需求的便捷街区。
城市更新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站在2023年望向未来,不断焕新的闵行,通过城市更新样板作品——滨江雅著,激活城市活力,焕新城市界面,把美好献给这座卓越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