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封闭小区里,支起配药摊、买菜摊、报刊摊…社区干部劳累晕倒后重又上岗)
3月12日,位于杨浦区国定路上的封闭管理小区的第三次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全部阴性!”坐在电脑前,社区核酸检测数据组工作人员吴丹丽松了一口气。
几天前的凌晨,接到该小区要实行14天封闭管理的消息,她和30多名五角场街道的社区干部立即前来支援。经历了封闭最初几日的高强度防疫工作后,小区居民的生活也在慢慢恢复了日常。
封闭前两天连轴转,晕倒在岗位上
国定路小区是一个大型居民区,居住着1765户家庭,共3442人。这里的老人很多,90岁以上老人有52位,还有119名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士。
今年1月新入职街道自治办的吴丹丽没想到,刚来就碰上了封闭小区。封闭的第一天,住户不能出门,由志愿者身穿防护服进入每栋楼排摸,通过“扫楼”来收集信息,再通知居民下楼做核酸检测。3442位居民的原始数据,全部交到吴丹丽所在的数据组手上。
数据表是在小区的人户清单基础上做的,除了门牌号、身份证号、家庭成员等基本信息以外,还有每一次核酸检测的时间和结果,以及每家每户的“特殊情况备注”,事无巨细。
“第一天很乱,居民不停地来居委会询问情况。”有尿毒症患者需要外出做血透析,有手部刚刚动过手术需要拆线的,有98岁瘫痪在床需要上门登记,有外国居民需要英语沟通……“我们看着表格后的一长串的‘备注情况’,每一分钟都在往上叠加。”
第一次核酸检测,小区东门、北门、中心花园三个点位同时进行,志愿者一直给行动不便的居民以及没有二维码的老人提供帮助,核酸检测从下午2时断断续续做到了晚上9时。直到凌晨时分,居民大部分都已睡去,“大白们”也陆续撤回,数据组还在录入信息。
“我和组里另外两个人通宵处理数据,实在熬不住了,就在居委会的电脑桌上趴下,没有被子,眯了一会儿就被冻醒。”早晨5时多,居委会来了几位早起的老人,要求出门去买菜。吴丹丽耐心劝说了一阵,不多久天就亮了,第二天的工作又紧接着开始。
测核酸、录入数据、和居民沟通情况,不知不觉忙到了下午4时多。“我在核酸检测点刚忙好,用手机回复着一位同事的微信,不知怎的突然没知觉就倒下了。”等吴丹丽悠悠转醒,看到自己的同事和不少居民都围了过来。“我当时觉得挺丢人的,说着‘没事没事’,但其实手脚还是没有知觉。”
吴丹丽休息了一天后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现在我们办公室也都是全员上岗。”
疫情发生后,五角场街道一共派出了30多名工作人员,由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范群力带队,成立了5个工作小组。服务保障组负责送生活必需品,为腿脚不便的老人服务,安抚居民情绪;扫楼组负责上门排查居民情况,组织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在小区封闭后的第1、2、4、7、14天完成五次检测;安全维稳组负责大门看守和夜间巡查;数据组负责登记核对数据;医疗保障组负责开药配药。5个小组分工合作,确保小区在封闭期间正常有序地运行。
封闭第三天,小区出现了配药摊、买菜摊、报刊摊……
小区封闭不久后,工作组就遇到了紧急情况。一位居民因宫外孕引发大出血,丈夫到居委会紧急求助。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瑾说,“情况危急,我们本来打算立即联系就近的杨浦区中心医院,但他的丈夫更希望妻子能到他们原来看病的医院就诊。”通过卫健委,李瑾几经波折联系到救护车,把孕妇转运到该医院,并顺利完成了手术。
后来,李瑾考虑到小区里还有许多老人和糖尿病患者,平时吃的高血压药、糖尿病药、抗抑郁药吃完了,有大量的配药需求。不久后,小区居委会门前出现了一个“配药摊”,由社区卫生中心5位医生和3位护士组成的医疗保障组常驻。
居民只要拿好医保卡和用药记录,到“配药摊”给医生登记;收集到居民的诉求后,由志愿者到医院配药;药来了,再一家家打电话请居民下楼领取。“配药摊”平均每天要给60多户配药。
“配药摊”。
买菜是封闭小区里保障居民生活的一大难题。一般居民通过互联网平台下单,外卖员将菜放到门口,经过工作人员消杀后可取。但不少老人不会使用手机下单,还有几位外国居民看不懂中文,他们都可以到“买菜摊”求助。志愿者统一帮他们登记、下单,到货以后通知他们来取,或送上门,很多时候都是志愿者替老人垫付买菜费用。
“买菜摊”。
“买菜摊”旁边还有一个“报刊摊”。小区里很多老年居民每天都有订报读报的需求。“封闭管理的第一天,就有不少老人急着要往外面信箱去拿报纸,我们耐心解释后发现,小区里的订报量确实很大。”居民志愿者夏师傅就在小区里支起一个小摊,把小区订阅的报纸都集中起来。
居民们下楼做核酸,做完后顺便把报纸带回去。6号楼的周阿姨看到了也来帮忙,把报纸按照楼栋分门别类,方便居民查找。一个“报刊摊”就支棱起来了,每天收发的报刊和水电煤单子近300份。
“报刊摊”。
封闭第四天,看一看哪只“大白”是妈妈
许之曦是五角场街道的楼委会书记。最近,她所负责的商圈楼宇防疫工作很重,于是她便想把上一年级的女儿送到父母家里照看两天。“没想到刚把女儿送过来,当晚小区就封了,连我也一起被隔离在里面。”
封闭管理后,许之曦主动当起了小区志愿者。每天白天,她就出去门岗值守,经常忙到晚上才回来陪伴女儿和父母。
每到中午和傍晚送餐高峰期,小区门口都有大量的外卖和快递需要送进来,这是她一天最忙碌的时候。小区门口划出了三个“缓冲区”,每一个区域对防护的要求不一样。许之曦经常身穿“大白”,举着喇叭指导外面的快递员把外卖放在最外层的指定区域,然后由“大白”把外卖拿到缓冲区,经过消毒后,再放到居民一端的货架上。
为居民运送蔬菜。
一个中午忙活下来,许之曦早已在防护服里闷得大汗淋漓。这时,她看到居民活动区的货架旁边有一个熟悉的小身影,女儿正朝着大门这边张望。“我听外婆说妈妈也变成‘大白’了。”小女孩说,“我想看一看哪只‘大白’是我的妈妈。”
坚守在岗位上的“大白”。
在国定路小区,许多普通居民自发走出家门当起志愿者。一名住在小区里的杨浦中心医院护士王晨,第一时间就加入了现场风控组支援;铁路局退休老工人拱宁,没日没夜地跟居委干部一起“扫楼”;五角场派出所民警许捷经常帮忙宣传和维护秩序;机关干部姚梦萧负责小区内3个楼栋的居民信息排摸,汗水湿透了防护服,解释得口干舌燥说不出话了仍在坚持……
12日一早,小区里一位居民高先生订了200箱牛奶送到居委会,他说为了感谢社区防疫人员这些天来的付出。志愿者们很感动。后来,大伙儿把这些牛奶都转送给了小区里的困难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