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幸福的违约债务仍在继续攀升,截至11月29日累计未能如期偿还的债务本息已经超过了千亿元规模。
自从2021年初爆发“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以来,华夏幸福的好消息并不多。尽管《债务重组计划》已经发布两个月,但依旧挡不住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文学的被动减持。早已不是第一大股东的王文学近期再遭减持5%,未来预计还将有2%的股份遭到减持。
个中滋味,恐怕只有“愿赌服输”的王文学本人可以体会。
14份未偿还公告
今年以来,华夏幸福《关于公司及下属子公司部分债务未能如期偿还的公告》已经发布了14份。
11月29日,华夏幸福再次公告表示,“近期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新增未能如期偿还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等形式的债务本息金额73.25亿元。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累计未能如期偿还债务本息合计1013.04亿元。”
而华夏幸福仍给出的理由是“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信用环境叠加多轮疫情影响”。
目前华夏幸福正在与未能如期偿还债务本息涉及的金融机构积极协调展期相关事宜。虽然早在9月30日便公开了《债务重组计划》,但华夏幸福的情况并没有明显好转。
同样在11月29日,华夏幸福公告称,该公司德清县雷甸产业新城PPP项目公司因未能如期偿还本金1亿元及利息0.29亿元,被债权人金谷信托宣布债权提前到期,申请仲裁要求提前清偿全部未偿还本金17亿元、到期未付利息及逾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违约金及相关费用。
按照华夏幸福自己的统计,截至目前,该公司近12个月内发生的诉讼、仲裁事项涉案金额累计约71亿元,已经占该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的11.5%。
华夏幸福10月底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千方百计竭尽全力维持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在业务开展上,持续增强“造血”能力,抓销售、促回款、保现金流。但华夏幸福自身的正常经营似乎并未做到,很多指标前都有一个扎眼的负号。
三季度,华夏幸福营业收入73.5亿元,同比下降62.02%;归母净利润约亏损40亿元,同比下降426.56%;基本每股收益为-1.11元。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84.2亿元,同比下降4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488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21.25%。
大股东屡遭减持
今年2月以来,华夏幸福大股东华夏控股便在不停地被动减持。
2月19日至3月5日期间,因为华夏控股融资融券业务中作为担保品的股票被相关金融机构采取强制处置程序,导致华夏控股累计被动减持337,757,079股股份,占华夏幸福目前总股本的8.63%,华夏控股和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华夏幸福的股票由37.2%下降至28.57%。
基于相同的原因,3月8日至11月24日华夏控股持有的158,812,649股股份,导致华夏控股累计被动减持196,304,552股股份,占华夏幸福目前总股本的5%,华夏控股和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华夏幸福的股票继续下降至至23.56%。
不过,王文学被动减持应当还未停止。根据公告,相关金融机构根据协议约定对华夏控股持有的华夏幸福股票执行强制处置程序,拟自2021年8月23日至2022年2月18日,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方式对标的证券进行违约处置操作,计划减持不超过78,274,406股股份,将占华夏幸福目前总股本的2%。
事实上,股权变动的转折点发生在9月10日。当天,华夏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变更为24.92%,低于平安人寿及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也就是说,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文学失去了华夏幸福最大股东的地位。但王文学作为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化,平安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也无意愿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
收入或继续下降
华夏幸福虽然在9月18日回复上交所的问询函时表示:“截至目前公司项目已经基本按计划实现全面复工,2021年交付项目稳步推进中。”但通过其回复可以看岀,华夏幸福最为重要的产业新城和房地产业务均未走出困境。
产业新城方面,2021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80%,大部分委托区域当地政府担心产业新城区域后期可持续履约能力,暂停了产业新城项目的相关结算工作。在没有取得政府确认收入文件的情况下,华夏幸福无法确认产业发展服务收入。
同时在产业新城投资方面,华夏幸福也全面压缩投资,产业新城投资锐减,对入园企业承诺的土地整理、配套设施建设等进度滞后,导致新入园企业实际落地有所延迟,从而导致后续的产业项目开工、投产均受到影响,产业发展服务收入结算资源大幅减少。
房地产开发业务表现则相对稳定。今年上半年收入为149.18亿元,同比下降6.52%。华夏幸福表示,“2021年上半年结转的房地产项目,主要是在房地产市场较好、土地市场价格较高时期的取地项目,本身土地获取成本相对较高。另外,除了在产业新城委托区域范围内获取土地外,公司也通过在委托区域范围外及收并购方式获取土地资源,取地成本相较于2020年上半年结转的项目有所提高,该类取地成本较高。”
从字面上看,产业新城是一门相当优秀的生意。根据华夏幸福自己的说法,产业新城的收费项目大致有5个方面:
一是向地方政府收取的规划设计费用,金额为成本的110%;二是向地方政府收取土地整理费,金额为成本的115%;三是向地方政府收取基础设施建设费用,金额为成本的115%;四是向地方政府收取产业发展服务费用,金额为合作区域内入区项目当年新增落地投资额的45%;五是向地方政府收取城市运营维护费用,具体金额由双方协商。
综合以上5点可以看出,在华夏幸福的规则下,产业新城基本上是稳赚不赔的生意,规划、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服务等都将按照一定的溢价率收费。
值得注意的是第4点,产业发展服务费用,这种收费方式表明只要产业新城园区内企业有新的投资,那么华夏幸福便能从政府那里得到投资额的45%。
但是,华夏幸福也表示,“在公司流动性紧张及收缩产业新城园区投资的情况下,部分产业新城的业务发展将受到进一步影响,存在继续下降的风险。”
重组计划仍在沟通
9月30日晚间,华夏幸福公布的《债务重组计划》表示,对于2192亿元金融债务,华夏幸福可通过卖出资产回笼资金约750亿元。其中安排约570亿元用于现金偿付金融债务,剩余部分用于落实住宅开发和交付责任,及恢复产业新城及其他业务板块的正常运营,以保障经营债务及承接金融债务的清偿。
优先类金融债务展期或清偿约352亿元。应收账款质押和实物资产抵押的金融债务展期留债,维持原财产担保措施不变。展期期间利率下调。与房地产开发建设等业务相关的开发贷,由相关金融机构维持开发贷余额不变,利率下调,存量项目逐步销售偿还,新增项目逐步投放。
以持有型物业等约220亿元资产设立的信托受益权份额抵偿,即以华夏幸福约220亿元有稳定现金流的持有型物业等资产设立信托计划,并以信托受益权份额偿付相关金融债务。
剩余约550亿元金融债务由公司承接,展期、降息,通过后续经营发展逐步清偿。展期届满后,根据企业后续经营情况,可协商直接清偿或继续展期。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债务重组计划》是正在与债权人就债务重组计划的相关内容进行沟通,仍旧处于“沟通阶段”,“公司将在省市政府及专班的指导下积极就债务重组计划的反馈、落地进行推进”。
据相关媒体报道,华夏幸福部分境外债投资人在寻求联盟,想否决现在的债务重组方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被动减持、债务方案等问题联系了华夏幸福,并未得到对方的回应。
曾经令各方无比期待的华夏幸福《债务重组计划》并没有提振该公司的市场信心,华夏幸福的股价从10月11日的最高点4.73元一路下滑至11月30日收盘价的3.3元,整体趋势依旧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