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住宅有着突出的分离属性,这让如今社区邻里间的交流被空间所阻隔,多数人陷入了一种“孤岛化”状态,越来越多的网络、线上沟通,让人际社交变得“虚拟化”。如何突破这样的封闭场景,已成为整个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
近年来,随着房价高涨与城市化率提高,国家政策调控正步步收紧。“三条红线”成了悬在许多开发商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债务危机”逼着不少昔日地产巨擘,喊出了“活下去”的口号,生存成了第一需求。
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大多数城市置业者对居所的需求层次正在不断攀高,甚至连城市管理者对于房地产行业也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上海为例,截止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就已达到37.2平方米(上海统计局公开信息),如今大家最关切的,已不再是如何增加住房面积,而是邻里关系、物业服务、宠物管理、保洁绿化等一系列与社区生活有关的问题。
一场有关社区场景营造的探讨
10月19日傍晚,《阳侃的茶室》第二期讲坛正在举行,这是一场题为《新邻里时代下的场景营造》的主题探讨。
现场主客嘉宾,包括了金地集团副总裁、华东区域地产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阳侃,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及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城市更新中心主任徐磊青、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实践院院长张海翱与金地集团华东区域地产公司设计管理部总监彭华园。
茶室几位主讲人虽都来自相关行业,但因工作经历不同,所持观点不尽相同。特别是有关社区场景营造这一话题的探讨,让现场气氛一度非常热烈。
当代社区缺失了什么?
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城区从人均4平米的居住面积发展到现在近40平米空间,原先生活中做饭、洗漱等许多需在外溢空间中进行的事情,如今都可以在私有空间里完成,人们接触机会的减少,造成了人际关系逐渐冷漠。
“我觉得城市需要一种混乱感,而作为城市单元的社区,并不需要我们去做那么强有力或者强制性的规划或者营造”, 张海翱则认为社区更重要的是一种共同生活的方式,是一种情感的共同体,而这正是目前许多新建社区所缺失的。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看,更早由血缘纽带组成的村落,集体建房组成的同事同楼关系,如今随着商品房的普及已不复当年。“过去那种社区群体的归属感,来源于熟悉和信任”,多年专注于开发一线的金地对此有更深刻的感知,阳侃认为,倡导社区场景营造,事实上就是创造一个能产生相互熟悉和信任的环境。
正如张海翱所说,“好的社区营造,不应是大规模建设或复制,而是单点激发”。建设者需要秉持的不是空间生产思维,而是需要容许社区自下而上,慢慢生长,期间应充满了生活中“日常的诗意”。这种理想社区,必然不是可以高效复制的。
谁来引领理想社区生长?
对于如今的开发者而言,“规模化”是一件更为划得来的事情,但如果要追求“理想社区”,势必要有所取舍。金地对此的思考显然不在一朝一夕,他们更希望成为各种意义上的引导者。阳侃认为“场景营造不是去构建一些模式,而是打造一些底色”,为营造未来“日常的诗意”创造环境。
阳侃认为,场景营造与美相关,与爱有关;美是指打造的场景有助于提升审美能力与水平,爱是产品打造中需要激发更多互动、有爱的行为,并非是大量投入,而是把美与爱进行呈现。
事实上,这样的引领工作与政府部门的推进方向不谋而合。除了我们能看到的旧区公共空间改造外,在2035规划中,计划将上海社区人均拥有的公共空间提升到4平米,届时如今那些缺少活动室与精神空间的老人,双减后没地方运动踢球的孩子,都有机会获得更多公共接触空间。
开发商在为社区做什么?
金地作为一家拥有33年开发历史的一线房企,对客户需求变化与社区未来发展也有自己的洞察。身为设计部管理者,彭华园将企业多年来产品与场景营造发展,分了三个阶段:1.0消费场景——2.0生活场景——3.0场景共建。
金地在1.0时代主要专心打造精美建筑与社区配套设施,为客户提供专业产品。2.0时代则主要研究城市文化与地区居民生活习惯,逐渐形成特有的产品系列。进入3.0时代的金地,已开始尝试与居民共建社区场景。
2018年,金地通过专家、媒体牵头,与地方政府协同完成了11号线南翔站停车场、公交站改造,将区域内通往金地格林社区的一条灰暗难走的道路,改造为了“最美回家路”。之后通过对交付社区业主的回访,先后完成了供老年人活动、跳舞的“盒子魔方”,供孩子游玩的儿童游乐场升级等案例。仅2020年,金地华东区就投入了1500万运营经费,用于提升各个交付住区的公共设施。
彭华园觉得,客户天然选择的背后,需要科学的场地打造,链接场景和行为的融合与发生,能够促进邻里之间的交往。一个好社区应该是“烟火气”和“精神性”相融合的。
开发商为何要做社区运营?
作为开发商的金地,为何要投入资金、人力,去做这样的场景营造,这样做有何收益?这在许多人看来不太能理解,张海翱也提出了同样疑问。
彭华园认为,做好社区运营不只是情怀或责任使然,做这件事不是选择题,放到长期主义和目前政策的驱动来看,可能是未来企业生存的必答题。需求与大环境的改变,势必影响到行业竞争跑道。
在阳侃看来,3.0时代的场景营造和社区运营,目前确实更偏社会责任,未来的商业价值值得期待。如今开发商除了红线内本身需要打造的产品,红线内外的公共空间营造是同样重要的。
这些空间的开发,是受到政府委托与支持的,开发商作为设计与实践方,将一个能够引导区域融合、促进社区与城市共生的空间,建成并开放给周边所有居民,产生社会价值,本身就是对政府、居民最好的回馈。
实践者之路
然而,相比于硬件建设,营造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精神链接,已变得更为重要。
这也是金地产品团队里设立社区运营官的初衷,在金地,要担任这个职务,个人的感受能力、共情能力都是首要特质,阳侃认为“运营官特别要能够挖掘业主心理想法、交互诉求和追溯交付区的参与度”。
在社区运营中,物业公司服务人员,客户关系部代表,已不是解决居民设施修理维护工作那样简单了,未来还需要同社区运营官一起通过场景营造与活动组织,激发邻里间交往与社群形成,共建美好社区。
时代赋予的方向
“新邻里时代”下的社区场景营造,本身是一个宏大的话题,把视角聚焦到茶室里,我们从中能看到的一种趋势。
地产行业发展至今,正逐渐告别资本汹涌的土地开发时代,生活在上海这座高节奏、高压力的都市,越来越多人拥有更好居住空间的同时,开始考虑如何让自己与家人拥有更好的精神生活。
在政府与居民共同努力改善社区生活的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那些深耕这座城市多年的开发商,正纷纷转身成为丰富社区生活的运营商,在提供住宅产品的同时,正在为营造更好的城市公共空间而努力。
上海松江金地丰盛道项目
金地关于社区场景营造的实践也绝非纸上谈兵,松江金地丰盛道项目就是其“知行合一”的最佳注脚。那是新城长水街以北的一座新建广场,傍晚当灯光开起时,周围社区许多年轻的父母牵着孩子,老人推着婴儿车聚拢过来,椭圆形的场地内上喷起一排水雾,响起了阵阵孩子们追逐奔跑的嬉笑声。如此超前地为周边居住者打造交付了一个“聚合”的场景,这在如今的房地产行业背景中,堪称不可思议。
金地丰盛道的社区开放空间“大树聚场”
这正对应了金地集团华东区域地产公司董事长阳侃所说的话:在中央倡导“共同富裕”的当下,企业其实也担负着一定的社会共同责任。在政府推进城市更新、土地开发过程中,企业作为参与者,应承担起为造福区域的义务。一座红线外的新建广场,确实为三公里范围生活的居民带来了美好。
期待这一点一滴的改造、创新,能够为我们这座城市描画出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