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群租”房带来的问题都是老生常谈。如何破解“群租”房乱象,考验着管理部门的治理智慧。作为一座有着24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上海在这一社会问题上突出“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原则,强调科学态度和辩证思维,强化租赁住房安全管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因地制宜、治理有招,做到早发现、早认定、早处置
着力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是上海在治理“群租”问题上践行的举措,不断增强社会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总结好经验、推广好做法。
紧邻上海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地铁1、3、4、8号线步行10分钟内均可到达,还有17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4个大型菜场、3家医院……作为静安区唯一一个不与外区接壤的“内陆型”街道,芷江西路街道社区生活便利,外来人口多且流动频繁,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在带来房屋租赁市场活跃的同时,“群租”乱象也在辖区内不可避免地出现并蔓延。
为了进一步破解“群租”治理难题,芷江西路街道创新运用“七步工作法”——即通过“巡查、发现、报告、录入、督办、查处、监管”七个步骤的相互衔接、形成闭环式工作模式,通过“铁脚板”的力量,实现了对“群租”房从发现、整治到长效监管的全流程有效治理。
数据显示,7月以来,街道平安办牵头派出所、城管执法、城运中心、市场所等部门每天分4组开展整治,累计排摸“群租”390户,现已完成整治225户,物业公司约谈劝退9户。现在,街道依然保持着每周15%-20%的存量点位整治力度,确保在“十一”前完成第一轮全覆盖整治。
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属地化管理具有先天优势。浦东新区南码头路街道充分夯实“群租”治理的属地主体责任,统筹辖区内相关部门、网格队伍、社区干部、居民骨干等各方力量,确保形成“群租”巡查、发现、认定、处置、回访的治理闭环;杨浦区大桥街道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联合国税局、公安、消防、综合执法队、城建中心、居委、物业等部门,不断加强宣传动员、动真碰硬“亮剑”、对辖区内的“群租”顽疾全面开展排查和整治,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群租群居”的“疯长”与“返潮”。
构建“聪明大脑”、实现精准“智理”,把城市管理精细化落在实处
据了解,张江镇有租赁住房20428套,其中合租房14604套,占比71.5%,外来人口15万左右,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和流动性,靠原始的上门排摸和表格登记已无法满足数据采集的要求。为此,张江镇为二房东群体专门开发“安居张江”小程序,其功能涵盖房源查询、合同管理、租客管理、收入记账等租赁房管理日常所需。通过引导二房东对小程序的日常使用,同步实现出租房、租客等信息的云端更新。在数据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租赁房屋网上登记备案、居住证办理绿色通道等数字化便民应用场景落地。
通过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对反复回潮的住户贴标签,列入重点整治对象,经过反复比对核实,确定违法违规的“二房东”,确保看死盯牢,联勤联动实现“群租”治理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
首尾连贯、层级打通、统分结合,专项行动筑牢“安全墙”
筑牢“安全墙”,离不开现代化技术的加持。目前,上海正按照城市数字化转型要求,加快“群租治理”应用场景的推广应用,智慧赋能,形成从发现、处置、督办到考核的管理闭环,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全、舒适的住宅小区居住环境。
下一步,市住建委(市精细化办)将在总结各有关街镇属地“群租”治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联合平安上海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市公安局、市房屋管理局、市城管执法局等相关部门,开展为期3个月的“群租”治理专项行动,以期进一步整顿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加大对城市管理“群租”顽症的综合治理力度,坚决守牢住宅小区出租房屋不发生安全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