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戈
借用一些自媒体的标题,开头可以这么写:北京教育界传来重大消息。
据21世纪经济报道:8月25日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新学期,北京市将大比例促进干部教师交流轮岗。东城区、密云区为第一批两个试点区。2021年年底之前,再启动六个区的干部教师交流轮岗试点。东城区教委主任高伟介绍,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东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干部教师100%交流轮岗。
不能不说,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教育改革。
教育均衡的一个核心是师资均衡。如果都像东城区这样,三年时间干部老师100%交流轮岗,特定区域内就可以做到师资均衡,因而具备了教育均衡的强大基础。
为什么是“特定区域内”?因为北京市的干部教师交流轮岗试点,是在区一级行政范围内,也就是,东城的在东城交流轮岗,密云的在密云交流轮岗。如果跳开到全市范围内来看,师资仍是不均衡的。东城、西城、海淀的师资就是比密云门头沟强得多。
当然,不排除北京市在试点的基础上,打破区一级行政限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干部教师的交流轮岗。这大概得是三年以后的事。
但问题又来了。在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通勤是个突出的问题。你让一个家在朝阳区的老师,交流到门头沟去上课,天天奔波在路上,不现实;如果给老师配宿舍,就带来了学校的财政压力,此外,对跨区域交流的老师家庭也不公平,周一至周五他完全不能照顾家里。
但不管怎样,北京市的教师交流轮岗,为师资均衡进而为教育均衡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也是破除学区房魔咒的重要一步。
自带学位的房子,售价就高,越是名牌学校、重点学校,有其学位的房价就越贵。而所谓的学区,在中介和民间,还分档次、级别。想上好学校,就得买高价房,哪怕它是建于1950年代、设施完全老化的小房子,也照样卖出天价。
无他,稀缺尔。优秀的学区,从来都是时间积累的礼物。哪所名牌学校,不需要十几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被升学成绩和民间口碑认定。中国的家长应该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家长(或之一),踮着脚尖也要把孩子送到优质学校去。但好学校只有那么多。
说到底,这仍然是属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大城市,只要适龄孩子还有那么多,学区就永远那么紧俏,而附着于学区的一切物质,尤其是房子,其标价都会跟着上涨。
前面说了,好学校不仅需要持续投入,还需要漫长时间的浇灌。人们对好学校的需求几乎是不可能都满足的,有一个办法,就是把好学校拥有的资源比如师资,分散到其他薄弱学校去。有点儿像“掐尖”。这就是教师交流轮岗的出发点。
学区房的天价是对应好学区的,好学校的核心资源(师资)被交流抽走了相当一部分,理论上,它对应的学区房,售价就会下来一点,或者不再那么上涨了。但与此同时,薄弱学校通过师资调配,获得了更好的教师资源,离好学校就越来越近了,理论上它对应的房子也会升值。
就我个人理解,学区房价格要掉下来不容易,升上去却很快。师资均衡乃至教育均衡,总体其实是有助于目标学区的房子升值。孩子上的学校更好了,房子还升值了,这是皆大欢喜的事。这样的改革必须支持,只是老师们要承受不少的成本。
学区房的天价,是因为房子与特定的学位绑定了,如果解除这种绑定,学区房的售价是不是就会跌下来?有些大城市就做了这种改革尝试,一个小区对应三所甚至五所师资生源参差不齐的学校的学位,这叫“一对多”。这样原来的学区房价格按理就会掉下来,或者不那么涨吧?但未必。
其实我们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是实行所谓派位制度,你根本不知道孩子会被电脑派到哪个学校去。奇怪的是,十多二十年过去,好学校仍然是好学校,学区房仍然是学区房,而涨得最凶的一直都是学区房。也许,只需一个学区房的意念也足以支撑它的价格吧。
教育的重要原则是公平、均衡。教育均衡化,必将会提升薄弱学校的水平,但我们不要寄希望通过教育改革来消灭优秀的学区。我个人甚至建议,每个城市都应该采取措施保留一些公认的重点学校、名牌学校,那是所有学生向往的圣地,需要通过努力奋斗才能到达的地方。
而只要有优质学校,就一定会有学区房。我们坚决反对的,是狂热的学区房炒作,非理性地将学区房价格抬升到宇宙高度,从而扰乱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秩序。
问过在美国生活的朋友,回答是,哪里都是一样的,好学区的房子都贵,只不过,美国的好学区往往主要是靠房产税供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