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浦东落实中央“引领区”文件的重要举措之一,浦东新区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今天正式发布。强生JLABS@上海、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大飞机创新谷、罗氏中国加速器、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等首批20家开放创新中心集中亮相,按计划,浦东将在三年内建设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100家以上、赋能高质量创新企业5000家以上。
促进全球范围内协同创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的发布,赋予浦东新的重大历史使命,对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给浦东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是由行业龙头企业或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发起建立,遵循开放式全球创新趋势,吸引集聚创新力量,实现协同创新的新型载体。浦东新区副区长吴强表示,开发开放三十多年来,浦东科技创新从阡陌之地蝶变为“创新引擎”,初步构建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框架,形成自上而下,由数十家重点实验室和高端科研院所策源、数百家内外资大企业引领、数万家创新创业蚂蚁雄兵支撑的金字塔型创新格局。开放式创新是国际趋势下大企业的自发选择,将推动企业研发从封闭转向开放的新型载体组织,创造一个外部创新资源进入创新生态圈的协同机制。
大企业在浦东设立开放创新中心后,将利用自身的市场优势、网络优势、资源优势为中小科技企业赋能,与此同时,本土科技企业的创新智慧也将激发大企业的潜能,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协同创新。罗氏制药是第一个在浦东张江投资建设生产线的跨国药企,如今它又积极响应浦东的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建立了全球第一个罗氏加速器。罗氏全球合作部亚太区负责人Borgeld博士说,相比于传统的企业内部创新,开放式创新模式能够吸引更多的科研成果,促成多元化创新合作,这是罗氏最看重的地方。目前罗氏中国加速器已经吸收了第一批3家中国创新药企,其中两家从事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的企业已经与罗氏全球创新体系深度接触,双方进行了深入的研发探讨。“对中国初创型科技企业来说,进入罗氏中国加速器,就意味着可以得到罗氏全球科学家的帮助,成为罗氏全球科技研发的一部分。而罗氏制药也很乐意看到,这种开放创新的模式有一天能在全球其他地方复制推广,开出第二家、第三家,乃至更多的罗氏加速器。”
未来,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将在激发创新、打破壁垒、降低成本、拓展市场、解决“大企业病”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浦东新区科经委主任徐欣说,通过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建设,浦东将推动从企业研发中心、企业创新中心到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加快构建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推动跨国公司由引进全球创新到孵化本土创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做强创新引擎。
整合资源提供各项支持
推动研发中心向开放创新中心升级,在浦东打造生机勃勃的创新热带雨林,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的创新生态体系,产出一批高价值知识产权成果,壮大一批硬核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一批世界级创新集群,成就一批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这是浦东推出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的初衷。
根据计划,浦东将联合企业、政府、产业、金融等各类资源为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各项支持。其中,对于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的支持包括项目建设、空间保障、运营绩效、引进国际前沿项目等6条扶持政策。比如,在建设上按照总投资的50%,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给予扶持,运营上每年给予最高300万元的扶持,列为重点单位给予新区人才扶持保障政策等。
对于中小科技企业的扶持包括降低融资成本、技术创新支持、国资股权投资、知识产权保障及高端人才引进培育等6条扶持政策。比如,给予小微型高新技术企业最高不超过50万元贷款贴息,重点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的股权投资,知识产权快速审查维权,每年可申请20万元创新券等。
浦东新区科经委副主任徐敏栩说,浦东还将整合社会资源,对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内的“大小企业”进行赋能,包括搭建融资平台,联动银行、融资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贷款,开发针对性金融产品;推动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向科技企业输出科研成果,鼓励科技企业与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鼓励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强对入驻企业技术指导等。浦东还将帮助企业解决土地、环保和空间利用等发展瓶颈,引导各区域盘活存量空间,引导特色产业园区加强规划布局,推动建设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载体,支持赋能企业落地发展,同时在新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场景建设等方面建立绿色通道,推荐申报市、区相关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