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能旧改却迎来全套改造!上海中心城区670户居民如何让“公房变产权房”?)
独立的卫生间、独立的厨房,这些普通人家里最基本的配置,韩小妹一家从未拥有过。
6月19日一早,细雨迷蒙中,邯郸路500弄、524弄东郸社区的居民聚在小区广场里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开工庆祝仪式。作为杨浦区房管局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项目,两个小区的成套改造与加装电梯项目正式启动。
长期以来,这里的居民蜗居在最小只有9平方米的房子里,三户人家合用一个厨卫;今后,他们将迎来拥有独立厨卫的成套住宅。
三户合用一个厨卫的日子
独立的卫生间、独立的厨房,这些普通人家里最基本的配置,韩小妹一家从未拥有过。
她家住邯郸路524弄2号。这个小区身处五角场城市副中心,毗邻复旦大学,抬头便能看见五角场彩蛋,然而在繁华商圈的霓虹灯下,韩小妹一家蜗居陋室20多年。
走进居民家中,这是一种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房屋,均为“小梁薄板”结构——小梁沿开间方向搁置在内外山墙上,小梁上方平铺预制薄板建造而成。老房共有五层,人走在楼梯上吱呀作响,楼上人走路说话,楼下人清晰可闻。在邯郸路500弄2-5号、524弄5-20号,这样的房屋共有8幢,20个门牌号里居住着670户居民。
从同一个门洞进去,最多的一层楼住着10户人家,最少的有6户。房型有一室、一室半和两室3种,最小的只有9平方米,最大的不过20多平方米。狭窄的过道两旁,每个房门就是一户人家,过道里堆满生活物品,脸盆、自行车、旧书报、纸皮箱……一户居民家门前放着个大鱼缸,一只金毛犬正趴在屋檐下躲雨。
韩小妹家的两个房间共26平方米,最多时家里住了8个人。“生活在这里最苦的是厨卫合用。”1.6平方米的厕所间里,三户人家合装了一个电热水器。“每天晚上排队洗澡,有时要等到深夜12点。”
厨房也是合用的,每到傍晚时分,袅袅炊烟弥漫在狭窄的过道里。“对面家烧辣椒,我们不吃辣椒,但即便门窗关起来还是呛得不行。”韩小妹无奈地说,她家曾试过安装一个抽油烟机,但是装了没用,“油烟很快就淹没了整个屋子”。
首次尝试成套改造与加梯结合
韩小妹家的房子为何等不到旧改?“500弄和524弄的老房虽然厨卫合用,但因为仍具备厨卫设施,房屋类型为直管公房,不在旧改范围内。”杨浦区房管局城市更新和房屋安全科负责人陈颖告诉记者,在杨浦,像这样的不成套房子有近20万平方米,零星分布在五角场、控江、江浦、殷行等街道。
一直以来,东郸社区的居民要求老房改造的呼声十分强烈,杨浦区房管局曾会同房屋的产权单位卫百辛公司,以及街道、设计单位对改造方案进行了研究,然而成套改造须对房屋进行改扩建,而该处房屋间距仅为10米,不满足当时政策的要求。2018年,为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区房管局根据2015年出台的《上海市旧住房综合改造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改造前的建筑间距不符合《规划技术规定》的,改造时不得再减小原建筑间距”,会同区规土局、五角场街道重新研究该小区的成套改造方案。
陈颖说,在改造以前,相关单位做了大量居民工作,方案不断修改,以满足居民的居住要求,同时引入加装电梯项目,使之成为杨浦区第一个成套改造与加装电梯结合的工程。
“螺蛳壳”里分出独用厨卫
原本不成套的老房,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为居民增加出单独厨卫的空间?这样的工程无异于“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上海同济建设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童鑫告诉记者,改造方案在不减小原建筑间距的前提下,利用原有建筑缝隙进行了适当扩建并重新分割改造,形成独立厨房卫生间。扩建建筑面积达到2695平方米。
“以邯郸路500弄2号为例,按照设计方案,原来三户居民合用的厨房间一分为二,变成其中两户居民的厨房,剩下一户居民的厨房在北边走廊加盖,同时各家的独立卫生间也建在走廊上。”东郸居委会书记盛烨告诉记者,厨卫分离后,三户居民都能拥有独立的厨卫,其中有一户居民能做到厨卫都在室内“一门关”。
在厨卫成套改造基础上,建设方还将对房屋结构进行加固,并为全部20个门牌房屋加装电梯,同时还将对小区建筑单体屋面、外立面等公共部位,以及小区道路、绿化等室外环境等进行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小区环境,改善小区居民的居住质量。
“改造最大的难题在于小区施工面小,但居民的居住密度非常高,建设过程中居民还住在里面。”童鑫说,为了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建设单位将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缩减进入居民家中实施的工程量,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改造。
“房屋完成改造以后,房管局测绘中心会对其进行重新测绘,更换新的租赁凭证。”陈颖说,改造后,老房变成成套的产权房,居民就可以购买房屋的售后产权。
目前,该项目改造方案得到居民的认可,签约率达到99%,于2021年6月19日正式开工,预计2023年6月底前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