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人口普查里的房子

0
分享至

图 / 图虫

多年以前,地产界就明白一个道理,人口与房地产密切相关。房企每进入一个新城市,除了经济规模和收入,必定还要研究那里的人口结构,以及是净流出还是净流入。

有个很简单的道理,深圳常住人口年净增40万,广州、杭州、武汉、西安这些大城市,年净增二三十万,如果住房供应不能同步增长,房地产市场的压力能不大吗?

全国人口现状及其趋势,也折射出房地产尤其是住房的发展问题。

5月11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集体户2853万户,集体户人口为1189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

国家统计局认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年轻人尤其是90后,工作后喜欢分立出去自己住,可能是租房,也有可能是买房。这是普遍现象。

经过20年的市场化,房地产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大幅改善。

央行调查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拥有率为96.0%,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58.4%,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为10.5%,户均拥有住房1.5套。

这就给工作后的子女单独住一套房提供了基础。哪怕是子女去了异地,父母也会想方设法为他们买房给予最大支持(首付或全款)。

我有一位年轻同事,明明可以跟长辈住一起,大房子,有他的独立房间,他也非得出去自己租房住。其他同事笑话他," 是为了找女朋友方便吧?"

另一位年轻朋友,家里准备出资给他在北京买房,他说只愿意买一居室,因为,买了两居室,父母就会过来跟他一起住,但他 " 自己一个人住惯了 "。

你看,这两个例子,实际上涉及统计中的4户家庭人口,分别是2人、2人、1人、1人。这么一平均,就把户均家庭人口拉低了。

人口普查发现,二胎人口数量增加了,但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仅为1.3。这说明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生育。我有好几次特别尴尬的经历,聊天时问起对方孩子多大了,回答是没有孩子,也不准备要孩子。我决心以后尽量避免问起这类问题。

曾看到有人写,在大城市,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意思是,房价太高,年轻人买不起房,不敢结婚,即使结婚了也不敢要孩子。身边有些年轻朋友,喜欢孩子,但只敢生一个,因为多生就还得再换房或多买一套,这压力太大了。还有就是上学问题,为了学位,搬来搬去的,租房或换房,说到底,还是房子,大城市的学位要跟房子挂钩。

202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降低了6.8,是很大的提升。但我发现,除了性取向因素外,近些年来,身边的单身女性比单身男性数量高。尤其是,有些年轻女性自己买了房,工作不差,经济独立,找不到合适的男朋友就干脆选择单身。

基于人口现状和结构的分析,面向未来,房地产企业至少有两点启示:

第一,要真正研究95后、00后的消费趋势、居住习惯。

万科说要 " 讨好 "95后,也许是一种夸张的表述,但你的房子未来卖给谁,这个群体你是需要研究的。房地产已经过了短缺的时代,别看深圳杭州等城市买新房要摇号,那是由于限购限价带来的,假如未来住房需求没那么多了,你的主力客群就是这帮年轻人,你对他们的偏好一无所知,房子还怎么卖?

举个例子。好几年前曾听到某房企高管说,要建一个不带厨房的房子,当时还觉得奇怪,这房子怎么卖得出去?后来听到不止一位年轻朋友说,他们结婚几年了,从来没做过一次饭。有些长租公寓就只设计了公共厨房,没有独立厨房。部分新建住宅是不是可以拿一栋楼出来尝试,一层共用一个厨房?

再比如,开发商的样板房总是介绍,这是儿童房,那是老人房。有没有一种户型,就是为两人世界设计的?也许其中一间房是女主人专用来做瑜珈或健身的。

第二,年轻人不愿意与父母合住,但又存在相互照顾的需求,怎么解决?

回到前面,还有一种是老龄化、家庭空巢化导致的户均人口下降。孩子分立出去了,父母空巢了。但总有一天,父母退休了,年纪大了,你还是得照顾他们;或者哪天你玩累了,要结婚了,想通了,要生孩子了,你也需要他们来帮你看孩子。

互为需要,却不合住,未来的房子如何满足这种需求?是设计相邻的两套房(一大一小),还是同小区的两套房?在限购的背景下,只有一套房的资格怎么办?倘若以后开征房地产税,又怎么计算?这是开发商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政府部门要考虑的问题。

与此相关,房子还存在适老化的问题。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3.50%,到2035年可能会达到25%,这将是全球老龄人口规模最庞大的社会。我国提倡居家养老。但存量房普遍没有考虑老人的居住习惯和安全,需要大量改造;更重要的是,新建住房在设计时,也应该将适老化作为强制标准纳入,而不是事后再改造。

另外提个建议,下次人口普查,将家庭住房情况一并考虑比较好。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刘涛!我真的第一次这么羡慕小沈阳

刘涛!我真的第一次这么羡慕小沈阳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05-13 11:18:52
台湾破防!特朗普:“统一很棒!”

台湾破防!特朗普:“统一很棒!”

慕士塔格
2025-05-13 18:43:36
总教头带五星巴西!官方:65岁安切洛蒂执教巴西国家队

总教头带五星巴西!官方:65岁安切洛蒂执教巴西国家队

直播吧
2025-05-12 22:25:06
浙江一女子把电梯间改成了玄关,竟意外成了梦中情家,太实用了

浙江一女子把电梯间改成了玄关,竟意外成了梦中情家,太实用了

时尚舒适家
2025-05-13 09:22:43
必须马上住院!糖尿病人出现4种情况要警惕,否则生命可能有危险

必须马上住院!糖尿病人出现4种情况要警惕,否则生命可能有危险

39健康网
2025-05-12 20:20:49
停工30年、曾被火烧空,广州市中心知名“烂尾楼”将重建

停工30年、曾被火烧空,广州市中心知名“烂尾楼”将重建

靓仔情感
2025-05-13 10:35:48
小米SU7 Ultra风波升级:数百名车主要求退车,车主喊话雷军“保持真诚”

小米SU7 Ultra风波升级:数百名车主要求退车,车主喊话雷军“保持真诚”

澎湃新闻
2025-05-13 07:52:28
C罗入选!阿根廷主帅评历史最佳阵,右边锋无悬念,两大球王落榜

C罗入选!阿根廷主帅评历史最佳阵,右边锋无悬念,两大球王落榜

祥谈体育
2025-05-13 16:51:52
非法收受巨额财物,四川九寨沟县委原常委、统战部原部长龚学文被“双开”

非法收受巨额财物,四川九寨沟县委原常委、统战部原部长龚学文被“双开”

鲁中晨报
2025-05-13 17:48:47
48小时内,印度输了两次,莫迪“替代中国”的计划全面破产

48小时内,印度输了两次,莫迪“替代中国”的计划全面破产

Ck的蜜糖
2025-05-13 18:57:52
吓尿!男子潜水捡到罕见‘漂亮贝壳’后玩了半天,数百网友惊呼:你正与死神擦肩而过!

吓尿!男子潜水捡到罕见‘漂亮贝壳’后玩了半天,数百网友惊呼:你正与死神擦肩而过!

最英国
2025-05-10 07:30:57
中美俄卫星定位精度差距断崖!美0.1米,俄1.5米,中国北斗多少米

中美俄卫星定位精度差距断崖!美0.1米,俄1.5米,中国北斗多少米

坦然风云
2025-05-11 20:34:08
闹大了!原来这件事是真的,事发上海…

闹大了!原来这件事是真的,事发上海…

慧翔百科
2025-05-12 09:04:07
海洋馆回应魔鬼鱼上班吃同事:系误食,混养方案遵循习性

海洋馆回应魔鬼鱼上班吃同事:系误食,混养方案遵循习性

大象新闻
2025-05-13 16:51:10
“奥赛金奖男孩也跳了”,父亲祭文诛心,比独木桥更难走的是钢丝

“奥赛金奖男孩也跳了”,父亲祭文诛心,比独木桥更难走的是钢丝

妍妍教育日记
2025-04-10 18:26:43
香港明明是中国的领土,为何他们回归多年,依然还在使用港币?

香港明明是中国的领土,为何他们回归多年,依然还在使用港币?

户外钓鱼哥阿旱
2025-05-12 05:49:29
面试官:“我裤子拉链开了,你怎么提醒我?”他的回答,当场录用

面试官:“我裤子拉链开了,你怎么提醒我?”他的回答,当场录用

不二大叔
2025-05-07 21:22:51
北京楼市:韭菜自救指南

北京楼市:韭菜自救指南

北京房姐
2025-05-13 16:11:28
兰博基尼 Urus 变身“末日战车”:能防弹防爆,限量 100 辆

兰博基尼 Urus 变身“末日战车”:能防弹防爆,限量 100 辆

IT之家
2025-05-13 16:45:09
体内有癌,下半身先知!私处、腿部出现这些情况,提高警惕

体内有癌,下半身先知!私处、腿部出现这些情况,提高警惕

资说
2025-05-02 12:49:05
2025-05-13 19:56:49

头条要闻

特朗普称中美谈判成果有利于"统一与和平" 台当局急了

头条要闻

特朗普称中美谈判成果有利于"统一与和平" 台当局急了

体育要闻

离开曼联,他在马拉多纳的城市成为明星

娱乐要闻

张柏芝母亲节上热搜!3个儿子引热议

财经要闻

汇源澄清破产传闻背后:债台高筑对赌承压

科技要闻

京东Q1营收3011亿同比增15.8% 净利109亿

汽车要闻

或2027年发布 全新宝马1系假想图曝光

态度原创

手机
本地
家居
艺术
亲子

手机要闻

华为Pura 80 Ultra再迎曝光:全新模组+新麒麟9020,6月底发布

本地新闻

春色满城关不住|溪水浣青苔 钟乳洞藏多少光阴

家居要闻

简洁纯净 空灵的东方妙境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亲子要闻

这样的妈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