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发布消息,上海市杨浦区单元规划草案今起至12月29日公示。规划提出围绕“一核三心聚力,两带四轴串联”优化空间结构;对杨浦区2.86平方公里中央活动区,江湾-五角场、控江路、滨江中北段三处公共中心地区,以及创新功能集聚区等特定政策地区明确了发展指引。
草案显示, 杨浦区位于上海市主城区东北部,是中心城(浦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总面积约60.61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街道;规划常住人口约135万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54.64平方公里。
杨浦区总目标:建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人民城市标杆区
杨浦区的战略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人民城市标杆区∶以建设新时代人民城市标杆为引领,以“创新杨浦”为主战略和总基调,继续深化“三区联动、三城融合”,“三区一基地”建设进入新阶段,迈上新台阶,打造“四高城区”,提升杨浦面向全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分目标包括,高标准人民城市实践区、高能级科技创新引领区、高水平社会治理先行区、高品质生态生活融合区。优空间结构:“—核三心聚力,两带四轴串联”
草案显示,杨浦区将优空间结构,主要是“—核三心聚力,两带四轴串联”。
“—核”为杨浦滨江南段,该区域作为上海城市主中心的一部分,是全球城市核心功能承载区,规划打造全球创新人才向往的特色水岸,集世界创新要素的交汇枢纽、历史未来交融的魅力水岸及卓越人才安居的海派社区于一体。重点聚焦高端商业商务、文化休闲及生态居住功能。
“两带”为南部核心发展带和东部略发展带。在杨浦东部区域,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和城市更新,成为集中承载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研发教育、休闲居住等功能的特色复合滨水区,打造卓越全球城市产业转型的战略空间和宜居宜业的示范区域。在杨浦西部区域,以大创智示范区为核心,向北联动湾谷科技园,向南串接复旦科技园、上海财大科技园、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大连路总部基地等综合创新节点,打造以高校科研为特色,沿淞沪路-四平路-大连路布局的创新经济走廊。
“三心”包括:江湾-五角场主城副中心、控江路地区中心、滨江中北段地区中心。强化江湾-五角场主城副中心职能,加速创新要素与服务功能的集聚,依托大五角场区域形成以科教为特色、以创新为主导的商业商务、文化娱乐、公共服务功能核心。
提升控江路传统商圈与地区公共活动中心品质,满足周边居民的公共活动与服务设施需求,承担一部分高端商务职能。
在滨江中北段新增地区中心,建设成为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地区转型发展。
“四轴”则是沿东西向构建四条功能联动轴,并通过中部功能节点的打造,激发老社区活力,破解中部发展瓶颈,实现中部社区的战略崛起。
划定特定政策地区
草案显示的特定政策地区包括中央活动区(CAZ)、公共中心地区和创新功能集聚区。中央活动区是上海全球城市功能的核心承载区。规划杨浦区中央活动区面积为2.86平方公里。中央活动区商业商务区既要突出杨浦滨江区域高等级公共活动功能的集聚,也要强调该区域创新门户的地位,聚焦高端商业商务功能,引导具有高等级、衔接杨浦科创产业资源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品质生活区聚焦宜居生活功能,配置适应全球人才生活需求的特色住宅和配套设施。
公共中心地区主要是指“—核三心”规划中的“三心”。江湾-五角场主城副中心在严格落实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要求的前提下,鼓励高强度发展和空间复合利用,营造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间,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环境品质,强化公共交通出行,完善慢行网络建设。
控江路地区中心重点解决公交换乘与公共建筑、开放空间、慢行系统的衔接等问题。鼓励综合开发,集约使用土地,提升公共空间环境品质。
滨江中北段地区中心依托新兴产业与科研教育优势,打造集科研、教育、文化、商务、办公等功能于—体的地区级公共中心。
创新功能集聚区是在创新资源比较集聚的区域划定创新功能集聚区,包括滨江国际创新带、“大创智”创新示范区、“大创谷”功能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等。
规划12处交通枢纽
杨浦区的草案提出完善公共配套、提升公共环境、改善综合交通、加强风貌保护等。在改善综合交通方面,草案显示,杨浦区规划12处交通枢纽。构建由城市轨道、局域线、常规公交等组成的多元化公共交通体系,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提高公交分担比例。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全方式的50%左右,中央活动区内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全方式的60%左右。
轨道交通系统重点提升杨浦滨江地区的轨道线网密度及站点覆盖率,同时做好全区轨道交通走廊控制和战略预留。
局域线系统作为轨道运力的补充,服务杨浦区跨区通勤交通。公交系统优化公交专用道布局,重点提升滨江地区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改善轨道站点最后一公里接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