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均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图
114公里的黄浦江,被称为“上海的母亲河”。大江西侧久负盛名,历史深处,人们曾称她为“十里洋场”。而大江的东岸,则长期是荒凉落后的代名词。
今天,在这片曾经的荒凉之地,矗立起了一座新城,世人把她誉为“东方明珠”。历史性的巨变,肇始于这个国家在特殊历史背景下打出的一张王牌。从“过江难”到拥有43条过江交通线
1987年12月10日清晨,雾锁浦江,黄浦江上所有航行的船只停航。复航时,浮桥前端的铁丝网门一开,人流像潮水一样冲向轮渡。
当时,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上海市区还没有一座跨江大桥。上海市轮渡有限公司原指导船长李建华说:“特别有着急、有突发的事情,你想到浦西来,真急死了,过不来。”因为过江不方便,李建华表示“宁可在浦西有一张床,而不要浦东一套房”。
“过江难,难过江”成为那时老百姓的口头禅。2019年9月28日,昆阳路越江大桥进入主梁安装阶段。这是上海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在黄浦江上建设的第13座跨江大桥。桥梁、隧道、地铁,平均不到3公里就有一条过江路线,30年前只能依靠轮渡往来的浦东与浦西,如今已被43条越江交通线密集地编织在了一起。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对全世界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老开发”从上海市政府各部门抽调出来,第一批投身到浦东开发的各项工作中。
1990年5月3日,一座不起眼的二层小楼前竖起了两块牌子: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和浦东开发规划研究设计院。挂牌的这一天,上海市民不请自来,大门前聚集了两三万人。开发办的门牌号是“141”,寓意着浦东开发一是一,二是二,要一步一个脚印。这栋两层小楼很是简陋,但在1990年,这个小小的单位,占据了《纽约时报》半个版的篇幅。
浦东30年巨变,勇立潮头
今天,人们从空中俯瞰举世繁华的陆家嘴摩天大楼群,亲身感受着一个国家蓬勃旺盛的经济活力。浦东,从一开始,就不单纯是一个城市自身的突围和跨江扩容的举动。这是打开国门,更深融入世界经济的一个开放之举。
1990年,全国首个金融贸易区在浦东陆家嘴获批设立。1991年,南浦大桥建成通车。
199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
1995年,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正式启用。
1996年,部分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率先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
1999年,浦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
2002年,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列车诞生在上海浦东。
2005年,浦东新区成为全国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
2008年,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在浦东开工。
2010年,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园区规划的近四分之三被设在浦东。
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
2016年,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园迎客。
2017年,中国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在浦东国际机场成功首飞 。
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生产总值首破1万亿元。
2019年,科创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
2019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
蜿蜒的黄浦江,日夜不舍,奔流东进。三十年滚滚而去的滔滔江水,品味着两岸热土中的成果与希望。今天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依旧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春潮迭起,勇立潮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六集4K纪录片《而立浦东》于11月10日-15日22:30在CCTV-1播出;11月11日-16日9:00在CCTV-4、20:00在CCTV-9重播。央视新闻新媒体、央视频等平台同步开播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