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80/e/0080ep_includecss_1301.vm %>
网易首页 > 网易上海房产 > 正文

演绎新时尚,答好治理卷——上海实施垃圾分类效果追踪

0
分享至

仲夏,消费回暖,夜市升温,上海的街头巷角越来越热闹。无论在大马路还是在居民小区,市民群众自觉分类投放垃圾,环境更加整洁有序。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2019年1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经上海市人大表决通过,并于当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一年来,从“扔进一个筐”到“细分四个桶”,垃圾分类已成上海市民的自觉行动。从“新时尚”到“好习惯”,垃圾分类背后的社区自治共治和“一网统管”智治善治,成为用“绣花功夫”治理超大城市的生动剪影。

在上海静安区余姚路上的美联大厦,湿垃圾桶上方加装了破袋器。居民娴熟地将垃圾袋划破,湿垃圾倒进桶内,袋子则扔到一旁的干垃圾桶。“垃圾分类刚开始,挺头疼,现在越来越习惯了。”小区居民张颖说。

一辆装载有生活垃圾集装箱的卡车驶向上海城投环境集团徐浦基地内的码头,准备装船(6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夏季,温度升高,小区所在的曹家渡街道对辖区内92个小区的垃圾箱房加装破袋器、除臭喷壶、洗手装置“三件套”,进一步巩固分类效果。

垃圾分类事关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维系着市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一年来,垃圾分类给上海社区面貌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今年5月,上海可回收物回收量日均6266吨,同比增长89.2%;有害垃圾分出量从分类前的每天50公斤提升到3.1吨;湿垃圾日均分出量同比增长近六成;干垃圾日均处置15351吨,同比下降25.4%。上海全市1.3万多个居住区,分类达标率由2018年底的15%提高到2019年的90%。

“三增一减”取得有害垃圾及时分离、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成倍提升的实效,关键就是从前端到后端,“全链条”发力、“闭环式”管理。

上海闵行区浦锦街道的“两网融合”中转服务站成立了一个利用废弃物制作艺术品的团队。这是团队成员郭宇(左)、刘景强(中)和李刚在中转服务站工棚内工作(5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我被市民问到最多的问题是,‘前面分类做好了,后面运输会不会混到一起,分类只是做做样子?’”长期关注分类的上海市人大代表许丽萍说,分类后的中间运输和末端处置尤为关键,直接关系分类成效和市民积极性。

在上海城投环境集团徐浦基地,一排排白色的集装箱层层堆叠,形成一道独特的“垃圾箱墙”。这些集装箱专箱专用、分类运输,每个可容纳12吨左右的生活垃圾。每天有约3000吨至3500吨的生活垃圾,经过黄浦江、大治河被转运到末端的老港基地处理。

在上海城投环境集团徐浦基地内的码头上,龙门吊将卡车上的垃圾装运集装箱装船(6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上海城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蒋曙杰说,响应垃圾分类,企业建立了“全程分类保障体系”:前端,推动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网融合”;中端,依托区级中转站和徐浦、虎林两大转运基地,确保分类收运规范有序;末端,为多种固体废弃物提供利用、处置方案。

“经过一年的努力,上海共建成‘一主多点’共18座末端处置设施,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每天达24350吨。”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邓建平说,今年上海将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破解“垃圾围城”之困。

工作人员驾驶清洁车在上海城投环境集团徐浦基地装运车间内工作(6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从“新时尚”到“好习惯”,百姓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走出家门没几步,打开公共阳台上的管道井盖,投入的垃圾自动坠落到楼座底部的垃圾箱房。对于长宁区茅台花苑小区居民来说,扔垃圾原本是件轻松事。

垃圾分类,意味着小区300多个楼层的管道井全部封闭,扔垃圾须分类、定时、定点。“尽管扔垃圾变麻烦了,但楼道内散发的臭味消失了,小区更干净了。” 小区居民孙阿姨说。

常住人口超过2400万,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在3万吨左右,对于上海这个超大城市来说,垃圾分类没有人人参与、全民行动是不可能实现的。从“新时尚”变成“好习惯”,很多小区在实践中不断破解难题:

一位居民将自己日常收集的可回收物送到上海闵行区浦锦街道的“两网融合”中转服务站(5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巧用载体,引导百姓从“嫌麻烦”“分不好”到“会分”“愿分”。

在虹口区江湾镇街道,小区组织居民观看垃圾分类宣传片,举办垃圾分类“闪唱”,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居民踊跃参与其中。

理念转变,行动才能自觉,很多小区经历了从志愿者督导到撤人撤岗的变化。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生活垃圾管理处处长徐志平说,即使在春节后的疫情防控期,有三分之二的居住区仍保持优秀分类投放水平,其余居住区也表现良好。

——因地制宜,“一小区一方案”赢得市民理解和支持。

垃圾分类点多面广,新老小区环境各异。上海坚持因地制宜,实施“一小区一方案”,用精细方式赢得市民理解和支持。

工作人员驾驶一辆可回收物清运车,在上海闵行区浦锦街道的“两网融合”中转服务站内的地磅上称重(5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徐汇区天平街道很多弄堂空间狭小,连放置干湿垃圾桶都显得拥挤。街道调研厘清居民群众的需求后,探索出“并点投放”和“移动箱房”定时定点收运模式,前、中、末端齐发力,确保分类投放、收集、清运环环相扣。

“不在困难中找借口,要在困难中找方法。”天平街道息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惠丽说,从硬件和软件上为居民提供便利,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提升了,自觉分类的习惯才能巩固。

——自治共治,真正把垃圾分类变成社会“大合唱”。

在徐汇区凌云街道,活跃着一支“绿主妇”志愿者队伍,主要成员是社区里的家庭主妇。她们指导居民对湿垃圾进行粉碎发酵处理,用于小区绿化。

这是上海城投环境集团徐浦基地卸料大厅中央控制室内的电脑屏幕显示的垃圾转运数据(6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百姓的事让百姓做主,更多市民献计献策,想出很多“金点子”。上海部分区域还成立“垃圾分类事务所”,引导居民酝酿形成与垃圾分类有关的议题,如垃圾箱房的选址、投放点开放时间等,推动垃圾分类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从“攻坚战”到“持久战”,科技为垃圾分类赋能

今年5月,两名城管中队队员敲开上海市玉田路某小区李女士的家门。他们请李女士回忆,3天前是否将垃圾随意丢弃。看完相关取证照片、视频后,李女士羞愧不已,当场缴纳50元罚款。

一辆喷雾清洁车行驶在上海城投环境集团徐浦基地内,进行灭菌除味作业(6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这是虹口区曲阳路街道推进垃圾箱房远程智能监控后,对居民生活垃圾乱丢行为开出的第一张罚单。

让垃圾分类更智慧,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必答题”。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快速发展,科技在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提升治理水平上大有可为。

在上海长宁区新泾六村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公示栏上显示前一天的垃圾分类情况数据(6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今年4月,浦东“城市大脑”垃圾智能分类场景系统发出预警,通过分析生活垃圾源头计量设备采集的数据,发现某街道一小区当月第二周湿垃圾分出量占比从第一周的34%下降至17%。

收到预警信号,街道工作人员现场核实发现,小区部分保洁员将湿垃圾混入干垃圾,造成湿垃圾分类量占比下降。这个原本要靠“大海捞针”才能察觉的问题,被“城市大脑”敏锐捕捉。

在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龙华社区,一名社区居民用干湿分离器进行湿垃圾投放(2019年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像浦东这样,上海很多区域已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一网统管”体系,用智能化手段探索垃圾分类长效常态管理。“用‘一网统管’来管垃圾分类,不仅好用,而且管用。”长宁区虹桥社区党委副书记朱国萍说。

新的应用场景还在不断被开发。虹口区曲阳路街道的“一网统管”平台,对辖区内162个垃圾箱房、45个大件垃圾堆放点位实现监管全覆盖。借助平台,街道可以掌握垃圾收运车辆的行程和轨迹,科学调度,解决垃圾清运“最后100米”难题。

工作人员在上海城投环境集团徐浦基地内的卸料大厅中央控制室内工作(6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邓建平说,依托“一网统管”等平台,上海将大力探索“科技+管理”长效机制,充分借助技术手段,强化源头分类质量监管,助推上海生活垃圾分类逐步从高强度投入的“攻坚战”向常态长效制度化的“持久战”转变。

根据计划,今年上海将力争实现95%以上居住区和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实效达标,85%以上街镇达到示范街镇标准。作为全国第一个立法推进垃圾分类的省级行政区,上海“打好样”,帮助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在全国更多城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原题为《演绎新时尚,答好治理卷——上海实施垃圾分类效果追踪》)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俄外长在朝鲜见了金正恩,还回答记者11个问题 

俄外长在朝鲜见了金正恩,还回答记者11个问题 

新华社
2025-07-13 16:22:50
温网惨案!斯瓦泰克6-0、6-0,首夺温网冠军,大满贯第6冠、100胜

温网惨案!斯瓦泰克6-0、6-0,首夺温网冠军,大满贯第6冠、100胜

草根体育
2025-07-13 00:34:04
崔永熙转会费6000万,辽宁用赵率舟交易到内线,北控试训榜眼后卫

崔永熙转会费6000万,辽宁用赵率舟交易到内线,北控试训榜眼后卫

中国篮坛快讯
2025-07-13 16:21:24
张玉宁洋墨水没白喝,森保一眼光太毒了!王钰栋全靠中超同行衬托

张玉宁洋墨水没白喝,森保一眼光太毒了!王钰栋全靠中超同行衬托

刀锋体育
2025-07-13 08:58:54
凌晨两点姐姐给弟弟发消息,弟弟女友一顿怼,网友:被反教育了

凌晨两点姐姐给弟弟发消息,弟弟女友一顿怼,网友:被反教育了

丫头舫
2025-07-11 23:20:21
就在刚刚!中国女篮亚洲杯名单公布!传来李梦、张子宇最新消息!

就在刚刚!中国女篮亚洲杯名单公布!传来李梦、张子宇最新消息!

皮皮观天下
2025-07-13 02:57:25
“做梦都不敢这么报”,二本分数女生填报211,结果已经很明显了

“做梦都不敢这么报”,二本分数女生填报211,结果已经很明显了

熙熙说教
2025-07-12 14:17:51
1951年,毛主席夜宿保定郊外,汪东兴发现了有几挺机枪对准了专列

1951年,毛主席夜宿保定郊外,汪东兴发现了有几挺机枪对准了专列

豆包史馆
2025-07-11 16:39:50
天价学费吓退家长,补录 257人没人报,成都外国语学校跌落神坛

天价学费吓退家长,补录 257人没人报,成都外国语学校跌落神坛

特特农村生活
2025-07-11 10:17:28
初恋开大酒店,我调任市委书记后去她的大酒店吃饭,被她百般嘲笑

初恋开大酒店,我调任市委书记后去她的大酒店吃饭,被她百般嘲笑

乔生桂
2025-07-10 15:37:39
董路:日本足球人才凋零,中国队赢日本比学他容易!

董路:日本足球人才凋零,中国队赢日本比学他容易!

绿茵舞着
2025-07-12 22:42:32
特朗普太猛了,30%关税砸向欧盟,冯德莱恩:中美俄得罪了仨

特朗普太猛了,30%关税砸向欧盟,冯德莱恩:中美俄得罪了仨

深析古今
2025-07-12 22:26:04
“不同寻常”!中国台湾省在日本试射1.4吨重大气层外火箭

“不同寻常”!中国台湾省在日本试射1.4吨重大气层外火箭

国际情爆猿
2025-07-12 13:35:54
曝宗庆后3个私生子近况:女儿读娃哈哈大学,儿子康奈尔大学毕业

曝宗庆后3个私生子近况:女儿读娃哈哈大学,儿子康奈尔大学毕业

果娱
2025-07-13 11:47:18
联合国向韩国下最后通牒!还有5天时间,拿不出证据就是文化挪用

联合国向韩国下最后通牒!还有5天时间,拿不出证据就是文化挪用

文雅笔墨
2025-07-12 14:47:18
知名主持人直播间被骂到封停

知名主持人直播间被骂到封停

17谭
2025-07-11 07:49:44
生于1987年、32岁升正处,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黎琨拟提名为县长候选人

生于1987年、32岁升正处,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黎琨拟提名为县长候选人

新京报政事儿
2025-07-13 17:18:42
第一批去北京的孩子已热哭,广东人:天天焗桑拿哪焗不是焗哈哈哈

第一批去北京的孩子已热哭,广东人:天天焗桑拿哪焗不是焗哈哈哈

新东方
2025-07-13 09:52:46
澳篮媒体:队友配不上杨瀚森的妙传 换个队分分钟得分助攻两双

澳篮媒体:队友配不上杨瀚森的妙传 换个队分分钟得分助攻两双

直播吧
2025-07-13 14:16:12
2023年浙江高考状元因兼职跑分入狱,高分录取变看守所,人生毁了

2023年浙江高考状元因兼职跑分入狱,高分录取变看守所,人生毁了

爱下厨的阿椅
2025-07-13 14:54:30
2025-07-13 18:43:00

上海房产

戴德梁行:上海二季度写字楼区域分化明显 零售

编辑推荐楼盘
每日成交前十
楼盘名称所在位置套数
二手房推荐

头条要闻

机场摆渡车挤满人闷热难耐 女乘客晕倒后有人砸窗自救

头条要闻

机场摆渡车挤满人闷热难耐 女乘客晕倒后有人砸窗自救

财经要闻

宗馥莉被三名“同父异母”弟妹起诉

体育要闻

杨瀚森两战20+9+8 隔扣成最大亮点

娱乐要闻

38岁何洁近照曝光,与老公用餐甜蜜

科技要闻

Grok正式登陆特斯拉 "脱缰模式"让车主上头

汽车要闻

小米YU7深度试驾:优点很多缺点也很多

态度原创

旅游
时尚
手机
本地
公开课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今年最流行的4件T恤,减龄又好看!

手机要闻

6.3万起 三星Galaxy Z Fold7/Flip7限量版发布:灵感来自Labubu 只有8台

本地新闻

换个城市过夏天 | 枫叶之都的22℃清凉秘境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