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黄浦江承载着上海的历史和文脉,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轴线,虹口区北外滩就位于这“一江一河”的交接处。在这片“黄金地段”和“中心节点”上,老建筑承载着历史记忆,在当下也加快恢复正常业务,不断挖掘文旅功能,成为延续城市文脉的新地标。
上海邮政公司辟出上海邮政博物馆,浦江饭店“变身”中国证券博物馆,摩西会堂扩建为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人文荟萃“大咖”云集……4月2日,本报记者漫步北外滩,在人文景点品鉴历史建筑的“颜值”和内涵,也看到它们正在发生的变化。
见证多个“第一”:历史与现代在此交融
位于四川路桥北堍的上海邮政大楼是国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邮政大楼。2006年,上海邮政大楼辟出一楼大厅与二楼一部分展区作为邮政博物馆,记录下邮政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比如,这里就保存了1840年英国发行的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1878年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
“上海是中国邮政的发祥地之一,我们博物馆也记录下了邮政历史上的‘上海印记’。”上海邮政博物馆工作人员周帆介绍,地球最南端、最北端的中国邮局都与上海有关——1985年,来自上海邮政的杨金炳,成为南极长城站邮局唯一一任局长;1998年,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上特设邮政支局。“这些年来,博物馆不断调整展陈,今后将继续推出更多包含邮政文化的展品。”
本周一,中国证券博物馆(原浦江饭店)恢复开馆。博物馆资深经理李刚介绍,这栋建于1846年的上海第一家西商饭店,见证了170多年的文明进程——中国的第一盏电灯在此点亮,中国的第一部电话在这里接通,1990年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此创办……如今,这里又推出了“一带一路”交易所文化展,中国与世界、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融。
“世界会客厅”:立足国际,传承文脉
“要形成优质的文化地标,靠的绝不只是地理优势。”被誉为“沪上最美书店”的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店长谢重澄告诉记者,2016年开业后,书店除每年邀请重磅的国内外嘉宾做活动外,还结合全球关注的主题推出展览等,这些活动都增加了书店“用户黏度”,也打开了书店作为文化标杆的国际化局面。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介绍,2007年,曾供来虹口避难的犹太人举行聚会和宗教仪式的摩西会堂改建为纪念馆,经过几次修缮,去年底开始新一轮扩建。据预计,该工程将于年底竣工。
虹口区沿浦江岸是重要码头聚集地,在滨江贯通之际,北外滩打造了以“码头文化”为主题的滨江文化景观,以1843年上海开埠为起点,展现北外滩从码头到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历程。未来,这处文化景观在说历史讲故事功能外,或将“加码”娱乐、健身产业等新功能。
如何充分挖掘文旅功能,推动历史建筑保护与历史文脉延续更加相得益彰,是新时代留给北外滩的课题。据悉,《北外滩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公众参与草案)》已于上月公示完毕,北外滩将按照“世界会客厅”的要求,高水平规划、高品质开发、高质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