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80/e/0080ep_includecss_1301.vm %>
网易首页 > 网易上海房产 > 正文

多地售楼处开放利好政策频出 专家:楼市复苏还要看后续政策

0
分享至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多个城市相继允许售楼处开放,冰封的房地产市场开始解冻。为了缓解开发企业的经营压力,有很多城市出台了利好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包括延期或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降低土地拍卖保证金比例、放宽预售条件等等。但对于开发企业来说,真正的楼市复苏还需要等待些时日。

多城售楼处解封

受到疫情的影响,1月26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倡议,房地产开发企业暂停售楼处销售活动,严防疫情扩散。来自亿翰智库的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2省110城的房协、住建厅、住建局发文倡议、要求暂停开放售楼处。为配合国家控制疫情,最大限度减少公众聚集,各大房企积极响应,暂停了售楼处的营销行为。

在疫情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目前已有多个地区根据自身情况,下调了应对疫情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为复工复产做准备。南京、杭州、郑州、沈阳、济南、石家庄、成都、淄博等多城表态售楼处可以陆续开放,但需要保证疫情防控工作。

以石家庄为例,2月21日,石家庄市住建局印发了《关于做好房地产企业房屋销售场所有序复业的通知》,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经纪机构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允许开发企业售楼部和中介机构门店有序对外营业。企业复业期间,住建局要加强巡查监管,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立即关停。

具体来看,房屋销售场所需要对进入销售场所人员进行严格体温测量,未佩戴口罩以及不配合体温测量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指定专人负责对进出销售场所的人员进行认真登记;销售场所每天对接待场所进行定时消毒;开发企业售楼部要设置隔离区,对发现体温异常的人员应及时在隔离区进行隔离,并第一时间报告辖区防疫部。

如何看待此次售楼处逐步开放呢?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售楼处恢复营业,也并不意味着客户就会很快上门,除非疫情结束,大家正常出门,楼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恢复正常。

楼市新说出品人陈雷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售楼处暂时关闭,本身是为了应对疫情,现在疫情好转,售楼处视城市情况陆续开放,疫情期间积攒的购房需求会有一段时间的集中释放,所以部分城市会有一波小高潮,但距离楼市彻底复苏,还需要看后续政策支持情况。

多城出台楼市利好政策

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房地产企业都面临着经营压力。为减轻企业负担,目前已有河北、浙江、上海、天津、重庆、西安、杭州、无锡、南昌等十余省市,出台了楼市利好政策,主要是针对房地产企业的阶段性纾困。具体涉及到的政策有:延期或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降低土地拍卖保证金比例,放宽预售条件、税款缴纳最长可延期3个月、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困难的可申请减免等,意在缓解房地产企业资金周转压力,支持当地房地产市场以及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在这些城市中间,驻马店市的政策最为宽松,多项政策或能直接刺激房地产市场,包括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将缴存职工首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30%下调为20%;对在市中心城区、各县城区购买首套居住房屋的给予补助;降低商品房预售门槛;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符合贷款条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信贷支持等方面。

但近期央行的表态仍延续了此前的基调,2月21日,人民银行召开的2020年金融市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到,要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继续“因城施策”落实好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市场平稳运行。

这些政策对于房地产企业会有多大的影响呢?卢文曦表示,减缓缴纳税款、延迟或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财务压力,让企业可以暂时喘口气,但这对于贷款众多、开支巨大的开发商来说,效果是有限的。

未来会有更多城市效仿,出台楼市利好政策吗?陈雷表示,目前各地出台的企业支持政策力度相对较小,疫情尚未结束,无法估量疫情对于经济影响,因此估计后续会持续有经济扶持政策出台。驻马店政策放松是因城施策调控的结果,中央对于房产市场定调并未改变。其他城市有跟进可能,但估计大多数为三四线城市,一二线政策高压依旧存在。

今年的楼市政策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克而瑞方面分析,2020年疫情更给原本就在下行的各地楼市雪上加霜,未来一个阶段随着疫情控制得力,政策支持主体也会由各类房地产企业转向对购房需求的刺激。各地也必将会因势利导、因城施策,预计更多二、三线城市将局部乃至全面放松调控,那些市场下行压力较大的城市甚至会出台购房补贴、税费减免这类刺激性政策。

陈雷则表示,今年楼市基调并未放松,从最近的LPR下调可以看出,政策支持短期内资金流动,但对于房产市场依旧较为谨慎,尤其中央会议再次强调,不会改变对于房产市场的态度,稳定依旧是今年的主要目标。

咨询热线:4001-666-163转6

免费接送 买房一站式服务

  • 意向楼盘:
  • 姓名:
  • 手机:
  • 人数:
  • 什么是直通车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奥运冠军占旭刚近况:娶初恋空姐,今升任体育局长,官至副厅领导

奥运冠军占旭刚近况:娶初恋空姐,今升任体育局长,官至副厅领导

大咖唠体育
2023-03-20 16:11:51
王思聪:近况曝光,与日本女艺术家亲密合影,穿几十万鞋子撑排面

王思聪:近况曝光,与日本女艺术家亲密合影,穿几十万鞋子撑排面

罗罗娱乐精
2023-03-18 14:55:01
ChatGPT之父承认他有点害怕,警告其可能会“取代”许多工作岗位

ChatGPT之父承认他有点害怕,警告其可能会“取代”许多工作岗位

36氪
2023-03-19 18:16:33
曾红极一时!突然传来她去世消息

曾红极一时!突然传来她去世消息

上观新闻
2023-03-17 20:08:48
英媒:“一个萨达姆走了,一千个替代他”

英媒:“一个萨达姆走了,一千个替代他”

参考消息
2023-03-20 10:29:15
刘国梁喜从天降,新华社正式任命新职,球迷送上祝福

刘国梁喜从天降,新华社正式任命新职,球迷送上祝福

沙雕娱乐仔
2023-03-20 09:50:33
河南省11名领导干部落马接受审查调查,其中两人主动投案

河南省11名领导干部落马接受审查调查,其中两人主动投案

淋筱绘故事
2023-03-20 17:02:13
“空箱堆港”?空箱指标变化不意味我国外贸规模下降

“空箱堆港”?空箱指标变化不意味我国外贸规模下降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3-03-20 11:49:13
赵睿新下家3选1,最新消息浮现,冠军球队欲组5巨头

赵睿新下家3选1,最新消息浮现,冠军球队欲组5巨头

谈体育的大咖啊
2023-03-20 19:48:01
全美第一惨遭淘汰,34年纪录被刷新!球员泪洒当场,这比赛太精彩

全美第一惨遭淘汰,34年纪录被刷新!球员泪洒当场,这比赛太精彩

野球帝
2023-03-20 10:01:58
又一半导体大厂宣布裁员

又一半导体大厂宣布裁员

半导体圈
2023-03-20 17:02:27
蔡天凤同学爆内幕!她不姓蔡,喜欢打架斗殴搬弄是非,曾被记大过

蔡天凤同学爆内幕!她不姓蔡,喜欢打架斗殴搬弄是非,曾被记大过

冯新明说说
2023-03-20 09:42:52
中俄大势已成,俄罗斯人开始认真讨论,解放军什么武器值得买

中俄大势已成,俄罗斯人开始认真讨论,解放军什么武器值得买

科罗廖夫
2023-03-20 18:15:48
50年代,两名等待客人的日本“站街女”照片,牌子标注着服务价格

50年代,两名等待客人的日本“站街女”照片,牌子标注着服务价格

深聊电竞
2023-03-20 16:11:24
比亚迪放了个「大招」,准备「杀死」燃油车

比亚迪放了个「大招」,准备「杀死」燃油车

极客公园
2023-03-20 13:07:24
iOS16.4正式发布,大部分场景5G信号始终满格,续航极大优化

iOS16.4正式发布,大部分场景5G信号始终满格,续航极大优化

花生评测
2023-03-20 17:27:02
两位厂妹要小伙当众脱内裤,自曝财色两失:他睡我们1个月就花150

两位厂妹要小伙当众脱内裤,自曝财色两失:他睡我们1个月就花150

培大看众生
2023-03-19 16:07:11
太过分!海哈更频怒斥李亚鹏:太偏心李嫣,为私心连夏夏都利用

太过分!海哈更频怒斥李亚鹏:太偏心李嫣,为私心连夏夏都利用

靓宁唠唠嗑
2023-03-20 17:03:24
普京亮出最后一张底牌,普京迎来最大“盟友”,美方紧急下令撤退

普京亮出最后一张底牌,普京迎来最大“盟友”,美方紧急下令撤退

烽火戏猪侯
2023-03-20 01:05:02
为成为世界工厂,印度修改地方劳动法:允许两班倒,放宽女性夜间加班规定

为成为世界工厂,印度修改地方劳动法:允许两班倒,放宽女性夜间加班规定

时代周报
2023-03-20 14:53:11
2023-03-20 20:28:49

上海房产

房地产着力扩内需防风险促保障

编辑推荐楼盘
每日成交前十
楼盘名称所在位置套数
二手房推荐

头条要闻

前中超球员:知道队友参与赌球 但看出来了又能怎么样

头条要闻

前中超球员:知道队友参与赌球 但看出来了又能怎么样

财经要闻

体育要闻

巴萨三杀皇马,西甲冠军的悬念结束了?

娱乐要闻

恭喜!"我的女孩"李多海官宣5月办婚礼

科技要闻

东航MU5735飞行事故调查进展公布

汽车要闻

首搭全新1.5T发动机 大众T-ROC探歌今晚上市

态度原创

旅游
房产
健康
本地
公开课

旅游要闻

版纳泼水节在即 快来看看怎么玩

房产要闻

83平做一居!朝阳四环新房项目拿预售证

猪肉里的“白条”是寄生虫吗?

本地新闻

专访|李一桐、毕雯珺:“降温神器女友” 和“充电宝男友”

公开课

得尿毒症的人增多?医生:5个习惯别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