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美琳
疫情汹涌来袭,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城市群如何应对?
截至2月6日24时,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累计确诊31161例,这一数字已接近2003年非典确诊人数的4倍。
城市持续吸引着人口流入,城市群更是容纳了众多人口。当前,“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及的19个城市群以25%的土地集聚了中国75%的人口。非常时期,城市群作为人口高度集聚、商业活动频繁、交通网络密布的区域单元,正面临着严峻的防控压力与社会风险。
中国各大城市群处于不同的建设阶段,呈现出不同的人口经济特征。因此,不同的城市群受到疫情的影响不同,其防控策略的重点也应有所差异。
在此背景下,21世纪经济研究院选取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四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四大城市群中的11座重点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广州、深圳,北京、天津、石家庄,成都、重庆)。研究将结合最新全国人口迁徙和疫情感染情况,从交通、人口、经济、医疗四大维度展开,借此对疫情的后续影响进行评估。
交通:珠三角、长三角、成渝是热门迁入地
城市的交通运输,可分为内部和外部的交通往来。
先来看内部交通。地铁是都市居民出行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城市群的疫情防控水平,也与区域内地铁建设情况息息相关。
整体而言,长三角开设地铁的城市数量最多,同时也是获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最多的城市群,上海、南京、无锡、杭州、苏州、宁波、合肥等都已开通地铁。企业复工之后,长三角城市群在交通工具上的防控压力相对显著。
另外,各城市群内部的核心大城市、节点城市也需要进一步关注。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2018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成都2018全年城市地铁客运量排在前五位,均为所在城市群内的核心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客运量全部在30亿人次之上。
为阻断疫情,各地已加快出台措施,严防疫情通过交通工具传播。
以广州为例,目前已制定疫情防控专项方案并成立疫情防控小组。地铁内部综合采取加强通风、消毒等多种措施,1月22日起开始陆续对全线网所有安检点(含广佛线)启动体温检测,配置体温仪。
疫情之下,北京、宁波、天津、南京等多个城市的地铁运营都已进行调整。
再看外部交通情况,即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来往。根据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在2020年除夕前这一周,迁出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重点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成渝城市群,深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是迁出人口数最多的五个城市。此外,东莞、郑州、杭州、西安等城市也是春节前流出人口较多的城市。
温州的情况较为特殊,春运期间输入了大批的武汉返温人士。1月29日,温州市副市长汤筱疏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确诊人数猛增与武汉返温的人员基数大有关联,在武汉经商、就学和务工的,有18万温州人。即便在武汉封城后的1月23日至27日5天中,仍有1.88万人从湖北特别是武汉到达温州,平均每天有3600多人。
与节前热门迁出地相对应的是,人口已于近期开始回流,上述城市正在转变为热门迁入地。
2月6日,全国热门迁入地前五的城市分别为上海(4.58%)、深圳(3.73%)、成都(3.64%)、广州(3.56%)、北京(3.06%)。从热门迁入地前十名来看,珠三角4城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上榜,长三角两城上海、苏州上榜,西部成渝两城均上榜。
近期热门迁入地集中于珠三角、长三角、成渝三大城市群,随着人口进一步回流,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重庆等区域核心城市都将迎来明显的防控压力,须提前采取措施来应对人口的大规模回流。
总体而言,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为前三热门迁入省份,尤其是广东省,以全国19.69%的目的地比例大幅超过第二名的四川(9.33%)。这也意味着,相比其他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的疫情防控挑战最为严峻。截至2月6日24时,广东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已经破千,为1018例。
从城市群角度看,珠三角城市群的人口集聚度也在继续加大。甘俊摄
人口:珠三角密度大且构成复杂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人口密度、人口规模和外来人口比重发现,珠三角与其他城市群相比,潜在的疫情防控压力较为明显。
广东省统计局《2018年广东人口发展状况分析》中指出,2018年,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继续居全国首位,占全国人口总量的8.13%,人口密度为全国的4.35倍。人口流动保持活跃态势,以青壮年为主的规模庞大的跨省流动人口改变了户籍人口年龄结构。
从城市群角度看,珠三角城市群的人口集聚度也在继续加大。珠三角同时坐拥广州、深圳两个一线超级城市,人口虹吸能力强劲。2018年,广深人口分别比上年净增40.60万人和49.83万人,两市常住人口增幅高达同期珠三角核心区常住人口增量的60.11%。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发现,珠三角“双子星”广州和深圳的人口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群核心城市,且外来人口占比较高。
2017年,深圳、成都、广州是11座重点城市中人口密度最高的三城,依次高达6272、6003、5645人/平方公里。继续考察2018年外来人口比重(非户籍人口占比)可以发现,成都的非户籍人口占比仅为9.6%,而深圳、广州分别为65.1%、37.8%,人口结构相对更加复杂、人口流动性高,排查人口动向的难度可想而知。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较高的特点,再叠加人口集聚度进一步加大,珠三角城市群的疫情防控挑战形势严峻。
医疗:珠三角经验多,成渝硬指标强
不过,经历过非典的珠三角,在应对本次疫情时也掌握着更多的主动权。
广东省卫健委在近日举行的疫情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全省收治床位数共有8095张,收治床位数量充足。此外,按照“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广东省已依应急预案,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市做好建设临时救治医院的准备,在应急调剂机制下,床位还可以不断增加。
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中,以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群几乎全部处于疫情抗击一线,留下丰富的抗疫经验。回顾本次疫情,广州在国内同级别城市中以最快速度发布了《致广大来穗的湖北、武汉朋友的一封信》,其敏感度可见一斑。另外,在武汉封城当日,广州就发布全市动员令,对所有湖北特别是武汉来广州的旅客,进行主动寻找、观察、追踪。
非常时期的敏感度,与长年累月的专业素养,以及地方政府的警醒与支持都有关系。根据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呼吸科专榜上排名第一,声誉标化指远超其他上榜医院。《广东省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指出,广州将安排5亿元经费,支持创建广州呼吸中心、肿瘤中心、肾病中心等三大世界国际医疗中心。
广州虽然外来人口众多,但人均医疗资源依旧占优。以2017年为例,即使当年的常住人口高达1449.8万,在每千人医院床位数和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这两项指标上,广州依旧名列前茅,在11城中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四。
深圳的每千人医院床位数在11城中垫底,2017年每一千名常住人口仅有3.2个医院床位,较广州低近2.5个床位。不过,深圳版“小汤山”已经开建。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建设工地上,施工队伍正连夜抢建,预计项目面积将超过60000平米,建成后可以新增1000张床位。
成渝城市群的医疗实力同样值得关注。成都的医疗实力尤其雄厚,在2017年的每千人医院数、每千人医院床位数和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三项指标上表现亮眼,分别位列第一、第一、第三。与此同时,成都还坐拥代表中国顶级医疗水平的华西医院。根据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上述排行榜,华西医院仅次于北京协和医院,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二。
经济:城市群均受冲击,考验财政实力
疫情之下,需求和供给出现双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明显冲击。毫无疑问,每个城市群的经济运行都将遭遇挑战。
消费方面,防控疫情需要避免人口流动和聚集,将大幅降低消费需求,以批发零售、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为代表的服务性产业将受到极大抑制。
由于疫情期间需在家隔离,直接切断了人与人之间的高频接触,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服务性产业受疫情冲击显著。
2018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五城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重庆和成都。上海、北京分别高达12668.7亿元和11747.7亿元,与第三位的广州(9256.2亿元)拉开较大距离,在本次疫情中将遭受明显冲击。
此外,2018年成都、合肥、石家庄、杭州的社零消费总额同比均高居9.0%及以上,高速增长的消费态势也将受到此次疫情波及。
产业方面,由于企业停工减产,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基本停滞,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城市群,由于世界卫生组织(WHO)通报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区域将受较大影响。
长三角、珠三角沿海城市群由于贸易依存度较高,其制造业将遭受更大的冲击。深圳、上海、广州参与全球化的程度较高,在货物出口总额上遥遥领先,2017年货物出口额分别为2443.6亿、1936.4亿、853.2亿美元,疫情之下出口订单或将迎来较大影响。相比之下,重庆、成都、合肥、石家庄等内陆城市在出口方面受影响相对较小。
需要注意的是,疫情也是对城市公共财政收入的重大考验。财力雄厚的城市将更容易渡过难关,也更有实力支持企业复产和经济景气度的恢复。
基于各地2018年统计公报,11城的公共财政收入排名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天津、杭州、广州、南京、成都、合肥、石家庄。上海以7108.1亿元位列第一,与第二的北京(5785.9亿元)、第三的深圳(3538.4亿元)梯度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以17.9万亿元的GDP总量一骑绝尘,居全国城市群之首,同时坐拥6座跻身GDP万亿俱乐部的城市,不但整体财政实力非常雄厚,而且区域一体化程度较高,更有利于城市群内部“抱团取暖”。
综合以上四方面的论述,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无论从复工潮回流量、人口密度、人口构成复杂度还是交通枢纽度来看,相比其他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正面临着最为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由于2003年抗击非典留下许多宝贵经验,且有包括钟南山院士在内的顶级医疗团队坐镇,目前的疫情防控局面较为主动。
长三角城市群虽然财政实力雄厚,核心城市的医疗综合实力强大,但同时该区域内已出现温州等单点爆发城市,需格外警惕。
京津冀城市群当前情况略好于其他城市群。截至2月6日24时,京津冀三地累计确诊病例547例,其中北京市占比过半,累计确诊病例297例。需要注意北京外来人口比例高达36.2%(2018年),随着复工潮人口回流,北京的潜在疫情防控风险需进一步关注。
成渝城市群虽然人均医疗实力占优,但毗邻湖北省的重庆市目前确诊人数处于高位,已进入本地感染发病为主的阶段,形势依旧较为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