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起,优客工场赴美上市传闻不断。美东时间12月11日,优客工场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书,拟寻求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UK”,建议最高募集金额1亿美元。
招股书显示,该公司净收入总额和营业成本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收入构成日趋“多元化”。在共享办公巨头Wework上市搁浅,共享办公行业质疑声不断的情况下,优客工场为赴美上市准备了哪些“筹码”?
营收、亏损同步增长,收入渐显“多元化”
优客工场赴美上市早有苗头。天眼查信息显示,12月5日,优客工场的运营主体优客工场(北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45位股东出质全部股权,质权人正是优客工场(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意味着,优客工场或为赴美上市做准备。
优客工场创立于2015年,用创始人毛大庆的话说,还处于“婴儿期”。招股书披露,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前9个月,优客工场的净收入总额分别约为1.67亿元、4.49亿元和8.75亿元,主要来源于共享办公空间会员收入;2018年以及2019年前9个月的净收入总额同比分别增长约167.94%和209.94%。
相对应的,上述3个报告期内该公司的营业亏损分别约为4.00亿元、4.57亿元和5.61亿元;营业利润率则由2017年的-238.88%提升至2019第三季度的-64.19%,盈利能力处于逐步提升的状态。
从收入结果分析,2019年之前,优客工场的净收入超过九成来源于共享空间会员费用,少部分来源于营销和品牌服务以及其他收入。而2019年前9个月,在该公司8.75亿元的净收入总额中,共享空间会员费用收入、营销和品牌服务收入分别达到约4.20亿元和4.03亿元,在数值上“平分秋色”。
在成本上,共享空间因需要相应的空间与设备,前期投入较大,资金回收周期较长;相对而言,营销和品牌服务的成本就相对更低,在2017年至2019年9月几个报告期内并未出现成本大于收入的情况。
此前,毛大庆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从最初的空间设计与改造到后来的商业社群构建,优客工场一直在探索联合办公产业的发展模型。新京报记者从天眼查了解到,优客工场的经营范围新增了专业承包、室内装饰设计等业务。上述业务或将为该公司的收入结构带来更多改变。
将加大“轻资产”布局力度
此前,共享办公巨头WeWork轰轰烈烈的上市行动以“撤回招股书并延迟上市”这一结果告终,共享办公行业再次陷入焦虑与质疑声中,业绩亏损、经营模式单一一度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目前,优客工场的商业模式为“空间运营+非空间业务”,即空间资源整合与激活。空间运营又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直营模式,另一种则是轻资产运营。前期通过直营模式建立品牌、积累客户资源,后期通过轻资产运营进行业务扩张。从招股书上看,轻资产运营确实是优客工场实现业绩增长的一大突破口,但轻资产运营的一大要件是实现品牌效益的提升。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行业环境中,实现更广泛的市场影响力无疑是优客工场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而非空间服务则是通过提升服务的附加值,以增加用户黏性,实现人与资源的交流和互联。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目前,优客工场已与700余个企业建立业务合作关系。
毛大庆曾在采访中表示,“90后、00后进行自主创业、自主雇佣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些新生企业的工作者将成为新型办公空间的用户增量。目前优客工场在做的就是以工作场景为主题,以城市不动产再利用与低效空间激活为切入点,打造办公场景下的社交场景。”
截至2019年9月30日,优客工场的管理面积累计达到约60.86万平方米,会员总数达到60.9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