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汉、成都、西安、郑州等强省会城市强势崛起,引领带动所在省域和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强省会城市闪耀的同时,第一财经记者发现,那些颇为沉寂的省会城市也正开始积极寻找突破口。
有些省会城市存在感较弱
由于各省份人口、经济总量不同,因此省会城市的综合实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人口总量较少、经济总量低于万亿元的省份,省会城市总体规模较小,属于情理之中。相比之下,有一些经济总量超过万亿元大关、人口超过2000万的省份,若省会城市实力较弱,“存在感”较低,则这些省会可称之为“弱省会”,典型代表有南昌、南宁、太原、呼和浩特等。
从省会城市的首位度来看,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通常具有“双子星”、“多子星”相比,中西部大多省份通常只有一个单极核心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医疗等方面的中心,在省内的地位难以撼动。因此中西部往往出现一城独大的格局,占全省比重较高的格局。
当然也有一些中西部省会是例外。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在中西部省会中,有5个城市的首位度低于25%,分别是呼和浩特、南宁、郑州、太原和南昌。其中郑州来自户籍第一大省和经济第五大省河南,省会GDP超过万亿元,人口超千万,虽然占比低,但属于强省会的行列。相比之下,另外四个省会呼和浩特、南宁、太原和南昌的“存在感”都比较低。
以呼和浩特为例,去年该市GDP仅为2903亿元,在内蒙古自治区中低于鄂尔多斯和包头,仅位列第三,这也是中西部省会城市中,唯一一个GDP总量非所在省份第一的省会(首府)城市,占内蒙古GDP总量也仅为16.8%。
“鄂尔多斯有‘羊煤土气’,资源产业支撑,经济总量大。包头是重工业城市,钢铁、稀土产业突出。相比之下,呼和浩特确实没有那么亮眼。”当地一位国企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在近日发布的“2019内蒙古民营企业100强”名单中,前十名的企业,呼和浩特也仅有伊利一家,而鄂尔多斯市占据了6家。
与呼和浩特相似,南昌、南宁等省会(首府)的存在感也比较低。在江西,南昌的占比仅为24%。江西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麻智辉对第一财经分析,目前南昌与周边的几个中部省会在主要经济指标上都存在明显差距,并且这种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由于长珠闽更为发达,加之南昌中心引领作用不够,因此赣东北、赣南等地的人力、资金等要素被长珠闽“虹吸”更为明显。近年来南昌始终只是在周边二十几个县市有影响力,超过这个范围,影响力就比较弱。
广西首府南宁市经济总量占比仅为20.4%,相比自治区内其他地市的优势也不明显。广西第一大工业中心是柳州,柳州的汽车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也占据了广西汽车产量的绝大部分比重。相比之下,南宁的知名品牌要逊色不少。
太原的存在感也不强。去年太原的GDP总量仅为3884亿元,与中部其他省会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武汉、成都、西安这些中西部大区中心城市的历史沉淀比较深厚,城市规模大,高校多,因此在近十年发展中,优势逐渐发挥出来。郑州、长沙等城市因为所在省份人口多、总量大,近几年发展也很好。相比之下弱省会城市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沉淀少,高校也不多,这些城市相比以前是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横向比较,与强省会城市的差距十分明显。
丁长发说,近几年各大城市都纷纷加快吸引人才,但相比沿海地区和中西部的强省会城市,弱省会的吸引力要差很多,对人才的吸引力较为有限。
提升省会首位度,做大做强中心城市
近年来,随着中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武汉、西安、成都、郑州等强省会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吸引人才,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在这种情况下,弱省会城市也在努力做大做强,提高省会(首府)城市首位度,引领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最新的一个例子是呼和浩特。在本月举行的中共呼和浩特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王莉霞对“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府”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她提出,要努力提高首府的首位度。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建设等方方面面,提高首府城市首位度,使首府真正“首起来”。
内蒙古自治区70%的高等院校、40%的科研院所在这里集中,呼和浩特因此拥有了得天独厚的科技创新优势。作为距离北京最近的省会城市之一,今年年底,呼和浩特至北京高铁将正式开通,为深度融入京津冀经济圈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这几年总体感觉随着呼包鄂一体化的发展,周边地区来呼和浩特购物的越来越多,呼和浩特发展势头也比较好。但未来随着到北京的高铁开通,呼和浩特也面临着消费、人才外流的可能。”当地一位企业负责人说。
在南宁,今年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实施强首府战略,高水平规划建设五象新区和临空经济示范区,集聚创新资源,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提高南宁首位度,打造引领全区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现如今文化贸易等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而这些产业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大城市,在中西部地区,主要是省会城市,因此只有提升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做大做强城市平台,才能带动所在省域经济的发展。
通过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围绕中心城市打造都市圈、城市群,是当前不少弱省会的一个重要方向。
9月19日,山西省召开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进会,吹响了中部盆地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开启了太原、晋中、忻州、吕梁一体化发展的新征程。
数据显示,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整体实力雄厚,在全省占有1/8的土地面积,承载了1/4的人口,创造了1/3的GDP,聚集了2/3的高校。通过多领域、深层次、全方位的一体化发展,能够在更高层次上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在整体上推动城市群朝着更加开放、平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前进,进一步提高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今年7月,江西印发《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年)》。该都市圈聚集了全省五分之三的科研机构和三分之二的普通高校,汇聚全省70%以上的科研工作者,拥有20多个国家级和200多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及超过全省一半的创新创业平台。2018年,城镇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人。
丁长发认为,弱省会们目前还是要加快补足自身短板。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沿海发达地区土地、房价等成本逐渐升高,很多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人才也回流到中西部地区。弱省会城市应当充分利用自身土地、水电、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改善自身的软硬件环境,尤其是营商环境,加快吸引产业落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中心城市。
“弱省会自身需要更加努力。”丁长发说,这几年成都、西安、武汉等中西部强省会的关注度很高,发展思路很清晰,它们改善营商环境的很多做法广受关注,值得这些弱省会学习。
表:各省会城市首位度(GDP:亿元。数据来源:第一财经根据各地统计公报、公开数据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