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联合8部门印发产业扶贫指导意见,指导22个省份和832个贫困县编制产业扶贫规划,推动各地科学确定产业、精准设计项目,实现产业对人、人对产业。
据了解,目前全国92%的贫困户已经参与到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之中,已脱贫人口中主要通过产业帮扶实现脱贫的占总数的67%。
9月20日至22日,在第七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以下简称“慈展会”)上,不少企业展示了脱贫攻坚的成果,其中成效最显著的就是各式各样的产业扶贫。
利用自身优势扶贫
产业扶贫是把扶贫方向从“输血式”转向“造血式”的最佳方式。由于不同企业从事着各自不同的业务领域,拥有各自的产业特色,在脱贫攻坚中可以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帮扶。
以华侨城集团在云南的扶贫模式为例,其投资550万元打造云南元阳莲雾种植基地,带动建设“热带水果+文化旅游”的百果公园田园综合体,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万余人,解决当地就业200余人。
作为以文化旅游为核心业务的企业,华侨城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扶贫,一方面可以做到专业帮扶,一方面也能让帮扶对象利用资源自己致富。
华侨城多年来充分发挥资源和经验优势,在全国多地参与建设和运营旅游扶贫项目。如贵州三穗县颇洞村旅游示范点,贵州天柱县三门塘、金凤山旅游景区,西藏林芝华侨城南山国际汽车营地项目,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景区等等。
产业扶贫带动乡村振兴
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是一对“孪生兄弟”。
一名从事多年扶贫工作的房企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贵州、云南的乡村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很多房企来到这里以后,发现这里虽然贫瘠,但也拥有资源,比如文化旅游资源,企业把项目引进来,不仅做到了产业扶贫,而且也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
比较典型的是华侨城的“中廖方案”。海南中廖村,原本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华侨城进驻后,挖掘其原汁原味的民族和民俗文化,用文化旅游景区的表现手法将村民日常生产生活舞台化、艺术化,升级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打造具有热带田园风光和黎族文化气息的美丽乡村,改造后的中廖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称号。
华侨城海南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打造海南中廖村、文门村、天涯小镇、南山村等美丽乡村项目过程中,华侨城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通过创造就业岗位等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更多参与并分享乡村产业振兴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