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80/e/0080ep_includecss_1301.vm %>
网易首页 > 网易上海房产 > 正文

国务院首次明确专项债不得涉房涉地:释放什么信号?

0
分享至

9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下称“专项债”)。同时明确指出在加快发行使用地方专项债的同时,专项债不得涉房涉地。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可以视为努力摆脱“土地财政”的一个体现,而且对于地方棚改的影响比较大,

或致棚改再度收紧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同时,对地方专项债的用途进行规范。国务院此次指出,根据地方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按规定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确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见效,并扩大使用范围,重点用于铁路、轨道交通、城市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城乡电网、天然气管网和储气设施等能源项目,农林水利,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生态环保项目,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水电气热等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

同时,国务院也明确,专项债资金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置换债务以及可完全商业化运作的产业项目。

业内人士认为,国务院首次明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及房地产相关领域。这既是政府对“房住不炒”的进一步宣示,也可以视为努力摆脱“土地财政”的一个体现。

对于此前专项债的使用方向,国开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土储、棚改、收费公路为专项债的三大使用方向。今年前5个月,地方政府专项债主要投向仍然在土储和棚改两个领域,两者合计规模占总规模比重超过90%;轨道交通和收费公路合计占比为5.9%。

关注房地产政策的克而瑞分析师杨科伟表示:“以前地方专项债多是用于土地储备和棚改,今后可能就不能涉及了,这样对于棚改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前几年棚改进程加速,现在棚改政策也正在收紧。此外,严防地方专项债进入房地产也可以防止一些地方政府大量举债,城市无序摊大饼发展的局面。”

专注于研究公共政策的上海财经大学郑春荣教授解读称:“从文件本身来理解,政策还是连贯和清晰的。此次予以明确也是释放对于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等项目要从严掌握的信号,尤其需要警惕‘打擦边球’的案例。”

而今后随着对专项债资金使用方向的管控,其使用方向将更多地转向民生领域。今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鼓励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依法合规使用专项债券和其他市场化融资方式,重点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推进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铁路、收费公路、机场、水利工程、生态环保、医疗健康、水电气热等公用事业、城镇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领域以及其他纳入“十三五”规划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建设。

房地产融资继续严控?

在克而瑞信息集团董事长丁祖昱看来,国务院明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及房地产相关领域,反映出当下对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流入把控依然严格。

事实上,从今年以来,不仅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从严,而且房地产金融管控政策更严,从央行到银保监会再到发改委,密集加强对房地产金融的风险把控,信托贷款融资、海外发债融资、银行贷款融资全面收紧。

从政策层面来看,7、8月不断有相关约束政策出台。7月,银保监会对部分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的信托公司进行了约谈警示,要求其控制业务增速。7月中旬,国家发改委要求外债资金仅限于境外市场的借新还旧。8月,银保监会继续发文称,将在32个城市开展银行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重点选择房地产信贷规模较大或占比较高的机构、房地产相关业务风险较为突出的机构、与融资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合作较多的机构、与交易火爆楼盘合作密切的机构等开展检查,目的是为坚持“房住不炒”,严厉查处各种将资金通过挪用、转道等方式流入房地产行业的违法违规行为。8月底,银保监会又发布对部分地方中小银行机构现场检查情况的通报,对中小银行违规为房地产项目提供融资进行了批评。

在融资渠道收紧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融资呈现“断崖式“下滑。同策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40家典型房企融资金额大跌近6成,接近5月的最低点。其中,公司债融资大跌超8成,信托贷款融资大跌超6成。

“对于下半年的情况,整体资金环境可能还要放松,但房地产相关资金依然会严控,企业融资和个人贷款都不会随着大环境显著放松。” 杨科伟预测。

咨询热线:4001-666-163转6

免费接送 买房一站式服务

  • 意向楼盘:
  • 姓名:
  • 手机:
  • 人数:
  • 什么是直通车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车已备好,随时出发

车已备好,随时出发

红灯停路灯行
2023-03-22 17:51:08
被詹姆斯无视,加索尔有点不爽,球迷调侃:瓦妮莎有去就够了

被詹姆斯无视,加索尔有点不爽,球迷调侃:瓦妮莎有去就够了

马甲娱骑士
2023-03-23 09:32:12
朋友越来越少,是必然

朋友越来越少,是必然

私房物语
2023-03-22 21:15:25
又打到了克里米亚!俄黑海舰队基地遇袭,当地居民排长队乘车跑路

又打到了克里米亚!俄黑海舰队基地遇袭,当地居民排长队乘车跑路

门卫秦大爷看世界
2023-03-22 17:48:11
说实话,中国挺难的。

说实话,中国挺难的。

晴晴说八卦
2023-03-22 16:30:03
允儿:不雅视频流出,私处清晰可见太辣眼?疑似自摸还有喘息声!

允儿:不雅视频流出,私处清晰可见太辣眼?疑似自摸还有喘息声!

李月小文文
2023-03-22 16:16:44
警报拉响!俄罗斯战略轰炸机直插日本海!网友:世界正处三战边缘

警报拉响!俄罗斯战略轰炸机直插日本海!网友:世界正处三战边缘

环球参考
2023-03-23 02:07:21
7nm芯片技术突破后,一个奇怪的现象悄然浮现

7nm芯片技术突破后,一个奇怪的现象悄然浮现

智能改变世界
2023-03-22 15:03:38
家中凌晨着火,9岁男孩不幸坠亡!家属:孩子曾翻窗求救10多分钟

家中凌晨着火,9岁男孩不幸坠亡!家属:孩子曾翻窗求救10多分钟

极目新闻
2023-03-23 01:48:21
李斌:特斯拉很危险,如果没有更好的产品或者服务,将很快被淘汰

李斌:特斯拉很危险,如果没有更好的产品或者服务,将很快被淘汰

岳哥燃娱
2023-03-22 17:00:03
浙江32岁女子,与猛男在车内发生了关系,猛男夺走第一次后消失了

浙江32岁女子,与猛男在车内发生了关系,猛男夺走第一次后消失了

慧子说趣闻
2023-03-22 22:35:48
后果来了:教师被开除,校长被免职!

后果来了:教师被开除,校长被免职!

精致小学教育
2023-03-22 17:59:39
中俄领导人会晤当天,普京送中国一份大礼,美国坐不住了

中俄领导人会晤当天,普京送中国一份大礼,美国坐不住了

海峡军志
2023-03-22 12:42:51
杨紫被下降头了吗?咋突然壮成“施瓦辛格”了,网友:都是造型师惹的祸...

杨紫被下降头了吗?咋突然壮成“施瓦辛格”了,网友:都是造型师惹的祸...

娱乐贴士站
2023-03-23 00:48:22
“是谁强奸了我?”四川20岁女子深夜喝醉,醒来后发现内裤是反的

“是谁强奸了我?”四川20岁女子深夜喝醉,醒来后发现内裤是反的

社会猎奇号
2023-03-22 21:58:18
赵薇:久违回国大变样,老态龙钟认不出,戴佛珠穿旧衣没精气神

赵薇:久违回国大变样,老态龙钟认不出,戴佛珠穿旧衣没精气神

小蚂蚁说娱乐
2023-03-21 09:02:11
抓捕特朗普现场曝光?面目狰狞被警察狂撵,原来大家都被AI骗了

抓捕特朗普现场曝光?面目狰狞被警察狂撵,原来大家都被AI骗了

环球乱谈
2023-03-23 08:00:13
“我儿子被女老师玩了三年!”江苏32岁女老师,与男学生同居三年

“我儿子被女老师玩了三年!”江苏32岁女老师,与男学生同居三年

社会猎奇号
2023-03-22 22:17:51
男人做爱后,多久可以再次做爱?

男人做爱后,多久可以再次做爱?

孙华贵
2023-03-23 07:00:02
网传南宁女DJ被卖到缅甸,给了20万赎身费又要80万,家人已经放弃

网传南宁女DJ被卖到缅甸,给了20万赎身费又要80万,家人已经放弃

深夜情感之驿站
2023-03-22 22:27:45
2023-03-23 10:04:49

上海房产

3月上海二手房成交量现拐点

编辑推荐楼盘
每日成交前十
楼盘名称所在位置套数
二手房推荐

头条要闻

媒体:中俄元首签署"联合声明"推动和谈 多次提到北约

头条要闻

媒体:中俄元首签署"联合声明"推动和谈 多次提到北约

财经要闻

体育要闻

曝曼联收购期限推迟,两变数引发闹剧

娱乐要闻

王祖蓝公司大搞春茗 一家五口罕见现身

科技要闻

微软AI全家桶上新啦!GPT-4进军GitHub

汽车要闻

福特发布电动探险者 MEB平台打造 竖屏可升降

态度原创

家居
亲子
房产
健康
教育

家居要闻

奶油色搭配胡桃木家具,营造治愈氛围感

亲子要闻

清华教授:避免孩子被人工智能取代,一定要培养娃的两个技能

房产要闻

祥生控股将延迟刊登2022年业绩 4月3日起停牌

猪肉里的“白条”是寄生虫吗?

教育要闻

学生点外卖被按倒训斥,不是学校管理正确姿势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