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河湾的“城市复兴”
是愿景,也是起点
在今天的城市进阶中
包融、开放和自我革新
上海精神从未改变。
慢行 全球城市背景下的城市升级
2014年《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颁布,首次提出慢行系统作为城市重要发展目标,180年沪上迎来全新升级。
(上海城市滨水风貌实景图)
前所未有的鼓励城心通勤以慢行接驳地铁公交;历史文化风貌区、休闲功能区结合休闲、旅游、健身,建设骑行廊道、生态步行绿道;鼓励新城、新市镇居民以慢行交通解决中短距离出行。
街道作为慢行系统载体亦迎来重大革变,2016年《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重塑街道标准,道路空间还予民众;强化步行安全;营造生态绿道;秉持历史原貌,融粹现代活力。
(苏州河沿岸步行空间实拍图)
“卓越全球城市”愿景成就上海不断生长进化,“2035城市规划”于2018年获批,提出发展创新,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
规划亦成就“繁荣创新之城、幸福人文之城和韧性生态之城”建设,未来上海打造城市慢行系统,融汇经济与科技,关注社会和文化,强调生态及安全,树立城市全新发展高度。
45公里滨水步道全线贯通
2017年,黄浦江两岸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宣告贯通,只需步行,一边可抵达徐汇滨江,向北一边则直通外滩。
(实景图:一江一河滨水步道改造)
滨江建设同时拓展水上游览观光功能, 8.3公里黄埔滨江连接外滩、南外滩、世博园,于游船望向两岸,万国建筑群哥特尖顶、巴洛克廊柱描摹上海缩影,陆家嘴则闪耀绘制着现代繁华。
(水岸漫步空间实景图)
如果想更深入品味城市魅力,可以搭乘观光巴士。三条线路串联南京路、玉佛寺、外滩、陆家嘴、十六铺码头等,到站即可自由漫步体验上海最精华所在。
从上海创造到滨水创造
正如未来都从历史中构建,从老城厢到外滩再到陆家嘴,180年沪上始终与黄浦江、苏州河关系紧密。基于“上海2035”卓越愿景,“一江一河”已构筑起世界级滨水区。
(黄浦江45公里滨水空间贯通实景鸟瞰图)
规划中,黄浦江被定义为“城市公共客厅”,改造包括,贯通45公里滨水公共空间,融汇万国建筑群、十六铺码头等人文风貌,打造沿线生态廊道,布局大型公共绿地及生态板块。
(沿岸步行空间节点实景图)
苏州河滨水空间则注重“生活性”。2020年前贯通苏州河外环线到外白渡桥两岸42公里公共空间,集景观廊道、慢行步道形成密切步行体系,留存沿线桥梁群体,焕新记忆。拥滨河商办区、居住区、公共绿地、码头形成特色区域,激发沿岸活力。
苏河湾的“上海思维”
集合了泰晤士河等67个国际级滨水区的改造经验,“一江一河”规划将实现未来的“多功能载体、城市公共客厅及生态廊道”的功能,而这一升级也首次把黄浦江和苏州河“还水于民”。
过去的几年,“苏河湾”的名字和一场滨水城市复兴运动,重回时代的视野。
经过精心修缮,承载着城市百年记忆的“黄金水岸”,被赋予城市公共空间的新角色,而焕发出新的活力;以“上海总商会”为代表,这些掩盖在苏州河北岸的工商业遗址,终于成为都市生活中的“超级明星”。
(华侨城苏河湾修复上海总商会实景图)
城市从未停止进阶的步伐。随着“一江一河”、“一河两岸”的规划深入,十万方中央公园综合体也将在未来跃出水畔。
河岸、绿地一气贯通,连廊步道在空中交汇;三层峡谷式地下商业街区,与多条轨交无缝连接;而绿地与历史街区留给每一位城市居民,去尽情地翻阅和漫步;垂直城市的形成,将办公与居住,快与慢的节奏,历史与当下,生活与生态融为一体,为新生的街区提供多样面貌,多元的空间和多彩的生活体验。
(以苏州河为中心视角的两岸空间魅力实景图)
一江一河,涨汐有间。苏河湾的“城市复兴”,是愿景,也是起点。在今天的城市进阶中,包融、开放和自我革新,上海精神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