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仅需28元就能享受迪奥、CPB等众多知名品牌化妆品,首单免费!”这不是化妆品柜台的广告语,而是共享化妆间的口号。这是继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等之后又一新的共享经济形式。劳动报记者走访发现,共享化妆间落地申城已有近半年时间,品牌多达三四家,且大部分设在商场、写字楼等白领职工人流密集区。不过,用户参与度并不高,其中,用户对于隐私、卫生等隐患最为担忧。
共享化妆间集中于商场
日前,劳动报记者走访了位于闵行万象城、静安芮欧百货、新天地无极限芸等商场的共享化妆间发现,这些化妆间大约有2平方米,外观和共享KTV、美拍机等小亭子类似,部分化妆间有电子自动门锁,消费者需要扫码才能进入。品牌选址主要为大型交通枢纽、写字楼和商场。可见,这一项目的目标客户主要为职场白领女性。
记者注意到,固定的化妆台、座椅等是化妆间的“标配”,除此之外,各式各样的新款名牌化妆品,就成为这些化妆间的“竞争力”。
例如在闵行万象城LG楼通往地铁站的通道处,有一台名为“17BeautyBox”的共享化妆间,据悉,这也是最早进入申城的品牌。记者在体验时发现,这一化妆间的门并没有关,可以随时推门进入,而化妆间内的化妆台上有一个玻璃抽屉,需要扫码注册、付款后才能打开。透过玻璃抽屉可以看到,内有乳液、精华、粉底、眉笔、眼线笔、眼影、高光、遮瑕、阴影等日常护肤品及化妆品20余种,涉及护肤到化妆的全过程,且多为中高端品牌产品,如Cpb高光、Nars腮红、Dior粉底、纪梵希粉底、UrbenDecay眼影等,预计全部化妆品总价接近万元。
记者扫码后根据页面提示注意到,目前该化妆间有四种套餐,15分钟的快速补妆套餐价格为28元,时间最长的45分钟套餐则需58元。而新用户注册也都可以免费试用15分钟。
现身半年鲜有用户尝试
在记者走访闵行万象城内的共享化妆间时,正是工作日午餐时间,由于商场餐饮品牌丰富,因此来往客流较多。但据记者观察,来往人群似乎对这一共享化妆间并不好奇,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没有一人进去使用。
靠近这一化妆间的店铺店员告诉记者,这个化妆间早在半年前就已经“搬”到了这里,但据她观察,很少有顾客前去使用。
无独有偶,在无极限芸商场地下二层,名叫“PlusBeauty”的两台独立的共享化妆间“靠”在一起。但与上述品牌不同的是,该品牌共享化妆间主打“会员制”,推出次卡、年卡服务,折算下来,次卡每使用一次的花费在50元左右,而年卡则为每天10元。除此之外,该化妆间还推出眉型设计、清洁护肤、发型设计、专业化妆等服务,相当于一间迷你美容院和理发店,但收费均远低于传统门店。
然而,下午两点左右,记者到达该商场的共享化妆间时却发现,两间化妆间空空如也,并没有化妆师等在里面。
据周边店铺店员透露,去年9月这两台化妆间刚“开业”时,确实吸引过不少顾客前来体验,但总体来说,人并不多。“化妆师一般都是有预约就会等在这里,好像是可以做美甲、编头发之类的,节假日人会多一点。”
隐私、卫生等细节有待打磨
记者随机采访的多位消费者表示,会介意化妆品的卫生安全、色号等问题,化妆品属于较为私人的产品,不想与许多陌生人一起共享,而且每个人的肤质、肤色不同,对化妆品色号的选择也千差万别,共享化妆间更适合在应急时临时使用。
例如,记者注意到“17BeautyBox”虽然贴心地提供一次性的化妆工具,里面含有唇刷、化妆棉、眼影棒、粉扑、睫毛刷,加上这里绝大多数品类都是挤压类液体,相对而言会比较卫生。但像高光、腮红、修容这类产品就无法避免二次接触了,因为成本等原因,并没有做成一次性的刷子。
而“PlusBeauty”等品牌则采用完全透明的外观,置身其中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恐怕难免“被围观”,缺乏隐私。
对此,品牌营销专家姜晓峰认为,共享化妆间的应用场景可能相对有限,更能满足有应急性需求的消费者。对于妆容特别有追求的消费者,通常会很重视化妆品的选择,也会随身携带符合自己偏好的细分产品,一般不会愿意与大众共用。而对于不在乎妆容的消费者来说,化不化妆都无所谓,共享化妆间不会成为刚性需求。
另外,即便女性在公共场所化妆确实有相应的客观需求,但是相应的设备、产品,在安全、卫生等方面如何符合消费者的使用要求还需要探索。具体到化妆品的品牌、色号等,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偏好。上述这些细节在项目实际推进中都还需要进一步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