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浦东滨江22座驿站8月底全部开放!黄浦江两岸如何更好满足市民游憩需求?)
绝佳江景+充电宝+无线网络+卫生间+饮用水+空调……一个小木屋就能全部实现!今年8月底,浦东滨江22个造型相仿的小木屋——服务驿站,将全部建成开放,每隔一公里设置一座,取名“望江驿”。
黄浦江两岸45公里公共空间全线贯通至今已逾半年,除了浦东“望江驿”,浦西滨江服务站点也悄声密集起来。记者走访发现,这期间,滨江两岸的新变化不止是造驿站。
22座“望江驿”求同存异
驿站,在古代是官员食宿换马的中转站;在浦江两岸,变成向人们提供休憩空间和公共卫生间的服务点,分布在步道和骑行道之间。
“黄浦江滨江空间开放后,也在不断整合资源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根据市政府工作要求,上海市规土局对黄浦江贯通后的后续工作进行研究,承担具体任务的详规处负责人伍攀峰说:“作为服务驿站,既要满足服务功能,又要与周边环境相融。”
位于陆家嘴北滨江的望江驿,背靠陆家嘴摩天楼群,前迎黄浦江滔滔江水,置身繁华中心,身处乔木林又显得幽静。200平方米占地面积,小而精巧。
一条通道将卫生间和L型休息室分隔开。迎江面看去,如同一个微微架空,出檐深远、屋顶起翘的大凉亭,亭下还设置了一排望江座椅。室内还有卫生间、储物柜、共享充电宝、雨伞、座椅等便民设施,并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满足应急保障。驿站由钢结构和花旗松木建成,每处都能闻到木头清香。
浦东滨江服务驿站主要分布在步道和骑行道之间
驿站内空间集约,却在醒目的位置配备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望江驿”设计负责人、致正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张斌的灵感之源,来自一个细腻动作:人从小木屋的背江面走入,穿过通道,走到较高的迎江面,坐下来看看江景。这成为“望江驿”名字的来源。
正如驿站本身蕴含的便捷、快速之意,第一座望江驿的建设极为迅速:从设计到施工仅两个月时间。面对极短工期和场地狭促的难题,张斌采用钢木混合体系快速建造,工厂预制率比较高,施工对现场环境影响也很小。
陆家嘴北滨江望江驿曾被称为“望江驿1号”,是其余21座望江驿的建造“模板”。
“相比第一座,其余21座望江驿格局和配置基本类似,但模式上有所优化。如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了女厕位、景观座椅,休息室扩容。”张斌说。
记者从上海东岸集团获悉,服务驿站有统一的建设规划标准,如男女厕位比例1:2,休息室、卫生间、走廊也设置固定的面积比率。
在“望江驿”设计负责人、致正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张斌手中,一串串数据指标,全部通过设计,化作有体感的实际空间。这些驿站有专人清洁与看护,休息区开放时间为8时至22时,卫生间则是24小时开放。
服务驿站鼓励存量改造
记者走访发现,浦西与浦东的服务驿站从名字、建造方式、形式上均有不同。浦东滨江,绝大多数服务驿站均是新建建筑,布点均匀。浦西滨江,有新建设施,也有存量建筑改造,各有特色。
“我们对服务驿站的设置形式没有统一规定,但要求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后,各区应结合自身特色和市民需求,因地制宜逐步完善配套服务。”上海市住建委浦江两岸开发协调处副处长赵炅解释。在《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设计导则》中,也没有统一规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建造位置、建造形式、内部配套,只要求沿江公共空间要因地制宜配备展演、游览、社区服务、运用服务、公共厕所等设施。
浦西正结合城市更新、利用现有设施进行改造,杨浦滨江是典型区域。
记者从杨浦区滨江公司获悉,今年滨江地区的景观提升改造工程重点将5栋老建筑进行改造开放,分别是:永安栈房、烟草仓库、毛麻仓库、明华糖厂、上海船厂修船分厂。截至8月中旬,永安栈房改造施工完成70%,预计1楼、2楼将设置饮水、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满足观光需求。
一波承载党建功能的特色服务驿站也逐步成型。目前,杨浦滨江共有4座党建服务站,其中一处位于秦皇岛路码头轮渡站二层。参与杨浦滨江整体设计的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章明表示,室内设计以船舱为原型,与杨浦滨江的工业基因、码头文化相吻合。室内经过改造,辟出公共休憩空间,配备多种便民设施。
杨浦滨江秦皇岛路码头轮渡站二层的党建服务站
“按照初期设计,杨浦滨江每500米会提供一个公共服务设施。通过既有建成改造和党建服务站进行多点布局,可以更好地完善杨浦滨江的服务水平。”杨浦滨江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杨浦滨江还将通过设置无人超市、便民服务站点等方式,增加服务功能,让站点数量更密集。
此外,黄浦滨江一些轮渡站经改造后,提供公共服务;徐汇滨江服务驿站,与志愿者服务结合紧密。第一家“徐汇滨江志愿服务中心·云建筑站”,采用全透明玻璃造型,集阅读、休憩、咨询、应急救助等功能于一体。
“从建造方式来说,浦东沿江有条件采用新建模式,而浦西更宜采用存量建筑改造的形式,在既有轮渡站等公共建筑内纳入各项服务功能。”赵炅说,从配套设备来看,浦东有借鉴之处:其卫生、应急、休憩、健康、储存、信息六类基本便民设施,可在浦西推广使用。
整治临水构筑物与防汛墙立面
服务驿站体量小如麻雀,置身整个黄浦江两岸贯通工程中,有独特意义。
“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的初衷是‘还江于民’,体现了对开放性和人性化的关照。这个高纬度、大尺度工程落到最末端,一定是和人的基本行为发生关系。比如跑步累了要休息、游玩过程要喝水去卫生间、下雨了要借伞……这些需求通过服务驿站来满足,可以让人们更加体认和理解滨江开放的意义。” 张斌说。
“优秀的设计,可以让滨江空间满足功能使用和环境相融双重需求,我们希望公众能够通过这些设计更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热爱这座城市。”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副主任徐妍说。
配套完善的服务驿站,即便到了晚上也不乏人气
除了基本服务,人们陆续针对滨江地区提出了更多诉求,比如添加冲淋设备、放风筝、带宠物。
“遛狗、放风筝、滑旱冰等行为,其实对周边人群有安全隐患。滨江地区开放以来,我们不断加强一方面从严管理,控制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发生。但在大尺度空间下实现有效管理,的确存在一定难度,不能靠工作人员‘人海战术’。”上海市住建委浦江两岸开发协调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不文明行为没有惩戒措施,只依靠工作人员管理和市民自觉显然不足够,未来会考虑制定相关规定,比如借鉴外滩风景区相关管理办法。
今年,黄浦江两岸进入景观提升改造时期,部分区域正在提升绿化、景观和基本设施。为保障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迎江面也在进行景观整治和提升。
今年下半年,上海各区结合所辖范围内滨江贯通工程的提升要求、景观灯光升级方案,正在对黄浦江21公里水域临水构建物、沿岸防汛墙等立面进行全线整治,达到“整齐、干净、美观、舒适”的目标。经过梳理统计,浦东、徐汇、黄浦、虹口、杨浦五区需整治岸段共39.56公里,将在9月底前完成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