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徐汇区老式弄堂被改成民宿出租 嵌进老房子的民宿让左邻右舍吃不消)
被邻居投诉的建国西路316弄17号民宿,红圈内是密码盒。均 张家琳 李成东 摄
徐汇区一些老式弄堂、老花园洋房,颇有老上海情调。于是,一些市民把自家房子包装后,挂到网上,以“民宿”之名出租。隔三岔五出现不同的陌生面孔,让左邻右舍惴惴不安:老房子没有监控,甚至可能无法配备消防设施,安全谁来保障……最近,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到多个投诉,反映徐汇区永嘉路、陕西南路、建国西路、太原路、襄阳南路一带有些花园洋房、老式里弄房被擅自改成民宿挂在网上出租,不仅存在租赁纠纷,还干扰了邻居们的正常生活。
徐汇区的民宿到底发展成怎样的状态,记者日前进行实地走访。
租客自助入住,邻居不再清静
“几乎天天有陌生人进出,叫我们怎么放心?”建国西路316弄黄先生向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隔壁一家民宅装修后挂到旅游、短租类平台上,取名“三生三舍”,天南地北住客不断。
7月16日下午,记者走进建国西路316弄,来到黄先生指认的17号。三层带小院的联体老宅奶黄色院墙上开了扇木门,门框一块木牌下方是“凡丁卫的有一天”几个字。与相邻民宅大门不同,该门牌号下方嵌了个黑红色密码盒,租客在平台上订房、付费后,会得到一串数字;抵达后在密码盒内输入数字,盒子开启,就能拿到房门钥匙,自助入住。
居民孔先生带记者到弄口的分类垃圾箱前,指着乱七八糟的丢弃物说:租客们随意倾倒,根本不管分类。正说话间,一名年轻女子拉着一辆四轮拖车进了36号底楼,车上至少堆了3个大拉杆箱。居民们说,36号二、三层都被改成了民宿。“一个单间每晚起码500元,还很紧张。房东只管数钞票,附近居民遭殃了!”有居民感叹。
优秀历史建筑,安全令人担忧
建国西路506弄懿园系本市优秀历史建筑,弄内53号大门口的黑色密码盒,让楼内居民非常焦虑:三楼已被改造成3家民宿,陌生人如走马灯般进出。记者随居民康先生走进底楼,只见楼梯下方的门框上,装有电表、闸刀开关的木板上有明显烧焦痕迹。康先生说,去年冬天,一家民宿内两只空调24小时连续运转,加上住客使用其他电器,负荷大,漏电保护器也不装,差点酿成火灾。
记者推开三楼自设的大门,看到整个楼的北侧成了公共厨房,还放有洗衣机。整层楼从东到南被隔成3间,每间房门上镶有门牌号。记者随手敲了“302号”房门,数分钟后,门开了一小半,一名外国女子探头张望,用英语讲自己不会说中文后随即关门。
私接燃气管道,擅自搭阳光房
记者转到附近永嘉路上。如果没有居民指点,真不知道525号民宿密码盒竟“隐身”在沿街电表箱下的铁管上,旁边张贴的“当心触电”让人“吓丝丝”。民宿位于1号楼二楼,这里有3家共用的开放式灶间,民宿将燃气管道私自接入房内。
据燃气企业介绍,用户如擅自安装、迁移或拆除燃气设施,一旦造成燃气泄漏,会严重影响人身和周边环境安全。可将共用灶间燃气设施私接入户的民宿并不少。永嘉路291弄24号门口,一位闲坐者以为记者要入住,马上拨打手机。很快,一男子骑电动自行车来到现场。自称房主的他竟不知密码,拿起手机一阵手忙脚乱才从密码盒中取出钥匙。
记者随他穿过底层共用灶间,转了多圈木楼梯踏进三楼一间朝南小屋,屋内安装了燃气设施。“你可以在这儿做饭”。记者开窗观察,透过楼下搭建的玻璃顶棚,清晰可见天井被私搭成阳光房,其中也有燃气设施。“每晚400元,先付钱后入住。”在这条弄堂,记者至少发现26号、37号都有民宿。
老房开设民宿,需精细化监管
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显示,徐汇区有关部门对居民投诉上述民宿的回复多为:经核实,发现该房屋为短期租赁。目前国内对房屋短期出租、民宿等行为存在法律空白,无整治取缔的法律依据。相关派出所则回复:有的民宿系老式结构住宅,不具备设置消防专用通道条件……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永刚博士认为:徐汇区内老式里弄、老洋房及优秀历史建筑众多,周边交通便捷,商业设施繁华,医疗卫生等资源丰富……这些是当地民宿集聚的主要原因。他指出,国家旅游局去年10月出台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显示,无论乡村还是城镇民宿,其经营场地应征得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同意。在本市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大目标下,民宿业是符合国际旅游发展趋势的业态类型,也是展示徐汇乃至上海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他呼吁监管部门实施精细化管理,对确因内部结构不合理、环境卫生差、扰民严重、存在治安等隐患且难以整改的,要予以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