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暴雨带来追问:北京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该如何达到?)
导读
2017年底,北京市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意见,提到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并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7月16日,北京的一场暴雨,导致在北京海淀区科技公司扎堆的后厂村一带,许多人纷纷“趟水”上班。
然而,这场强降雨还没有结束。从7月15日夜间暴雨突袭北京至7月17日晚间,不时有暴雨来袭。
官方预报称,17日中午到夜间降雨相对较明显,且未来降雨与前期降雨在局部地区可能会叠加。北京全市严阵以待,发布今年以来首次暴雨黄色预警,目前暴雨使密云、怀柔、房山等8个区的10个乡镇59个村不同程度受灾。
面对暴雨来袭,北京怎么应对?2017年底,北京市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意见,提到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并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那么,城市该如何像海绵一样消纳降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业内专家以及从事海绵城市相关项目的企业。目前,企业方面对海绵城市建设给城市带来的效果比较乐观,业内专家则认为目前的海绵城市建设还是较难解决小概率的强降水形成城市积水的情况。
来后厂村“看海”
7月17日早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实地探访北京积水严重的后厂村路一带的科技公司园区。后厂村位于北京西北五环外的西北旺镇,百度、滴滴、网易等科技公司总部扎堆这里。
记者早上7点半从北京东边的通州出发,9点一刻来到百度公司旁边的西二旗地铁站,也就是一天前的洪涝深水区。此时,雨水相对前一天小,深积水基本消除,后厂村科技公司的上班族们,大多男士穿着T恤、短裤和拖鞋撑伞趟水上班,有女生也穿着拖鞋,路面依旧坑洼。
而从西二旗地铁站到园区的大多数科技公司,大约还有四五公里的路程,没有地铁,上班的年轻人需要到马路对面换乘公交。
“平时积水主要在西二旗地铁附近,因为在桥下,地势低,每遭大雨就积水。”一位地铁附近小卖部的阿姨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新浪的一位员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平时他上班只需要2小时,7月16日他花了3小时才到单位。“这地方雨天尤甚堵车。”
7月16日的高德积水地图显示,北京城区不少路段产生严重积水,地图上显示了大量“积水事件”。其中,上地东路、回龙观育知东路、回龙观建材城东路等路段因积水封路,另外,立水桥、霍营地铁站、西二旗地铁站、学院路机动车检测厂附近也有严重的道路积水。
对此,7月16日北京市排水集团启动特级响应,共出动大、中、小型抢险单元229组,累计出动防汛人员3173人,启动73座雨水泵站,累计抽升雨水8.99万立方米。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生态城市研究所所长邹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城市积水原因分很多种类型,包括城市道路建设施工不好,路本身也是很好的排水通道;另外还有城市局部洼地,一旦暴雨,雨水向洼地汇集,如果内涝面积大容易形成灾害,包括造成汽车熄火等情况,想通过一般的城市工程让洼地不积水不太可能,但是一定不能让大面积积水造成灾害。
海绵城市计划启动
今年入夏,全国多地强降雨模式,让建设“海绵城市”重回公众视野,?2015年国家批复首批16个海绵城市试点,2016年4月份又有14个城市进入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范围。
2017年底,北京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称,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按照文件的时间表,2018年底完成部分具体政策制定,每年选择一到两个区域作为市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一家在国内拿下多个海绵城市项目的北京上市公司河北区域负责人胡永涛,他表示,理想状态下的海绵城市就是为了帮城市消纳和利用雨水,但海绵城市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时间过程。
“总体来说,南方城市因为有江河,排水性能好一些,另外抗涝更有经验。不过,包括北京在内,许多城市都是逢暴雨都出现积水点,但目前城市抗涝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暴雨之前先运抽水泵到易涝点准备排水。”他表示。
比如胡永涛曾做过河北某地级市的海绵城市一条街道的项目,他认为做好之后,这条街道未来应该不至于形成洪涝。“一条街道大概投入了大几千万。”
邹涛则认为,目前在海绵城市的设计方案中,更多强调的是解决小尺度的大概率事件,对于一般性的大概率的降水可以保证不出问题,但是遇见极端的暴雨天气,也并不能保证不出问题。“以北京为例,降雨很不平均,一方面是季节性降雨集中,二是北京不同地块降雨分布也不一,经常出现局部性强降雨。”
对于海绵城市建设,邹涛表示,一方面建设本身是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城市建设已经“积重难返”。
“随着城市扩张,到处是钢筋水泥,绿地面积少,或者说能蓄水的洼地结构的绿地面积少,可能城市居民区本身该有的30%蓄水功能,现在都只剩下10%左右,所以一旦出现强降雨,难免形成积水。”邹涛说。
他表示,“北京是一个建筑密集的地方,相关的公共空间的配套建设也都应该兼顾相关设计,城市公园绿地、小区内绿化的建设都影响城市蓄水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