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财富永不眠: 中西部摩天大楼兴建方兴未艾 新一线城市成热土)
中西部地区正在建设越来越多的摩天大楼。
仅在2017年下半年,重庆、成都、西安等地区陆续宣布了多宗新的超高层建筑方案。如融创中国宣布将在重庆江北嘴修建470米高的地标建筑,并邀请迪拜阿利法塔设计者阿德里安·史密斯主导设计。
而成都、长沙、西安、武汉和贵阳等地也均有超400米的超高层建筑在建项目。21世纪经济研究院观察到这一趋势,在经过一系列指标的衡量后得出如下观点:
一是超高层建筑正从沿海走向内陆,中西部未来或成超高层建筑的热土;二是修建超高层建筑是中西部城市经济、吸引力、产业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建筑形态。
内陆渐成超高层建筑热土
依据著名建筑设计师张俊杰的观点,从超高层建筑在中国的建设趋势看,1950年-1999年经历了“准备阶段”、“萌芽阶段”和“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超高层建筑主要出现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其中包括上海金茂大厦、深圳地王大厦和广州中信广场。
而2000年至今则是超高层建筑的“繁荣阶段”,内陆城市开始逐渐出现超高层建筑,如武汉民生银行大厦等。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将时间尺度进一步缩小到“2010年-2017年”范围内,以观察内陆城市的超高层建筑出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选取中西部经济最活跃的6座城市:重庆、成都、西安、武汉、长沙、贵阳为样本。除贵阳外,其余5个都是正在崛起的新一线城市。
对于超高层建筑的定义,有不同标准。如中国标准为100米以上即为超高层建筑,美国为128米,而世界高层都市建筑学会(CTBUH)的标准为300米。而如果以折中的200米为标准,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不完全统计,目前中西部地区已经建成的超高层建筑中,重庆有48座,成都有23座,西安11座,武汉33座,长沙33座,贵阳为18座。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重庆超高层建筑的数量远超其他西部城市,除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外,也与该市主城区可利用土地面积较少有关系。
而在建的超高层建筑中,上述城市皆有超400米的项目在列。从修建时间看,多集中于最近五年,如成都468米的蜀峰项目修建于2012年,长沙世贸广场修建于2013年。而最近公布两起案例中,成都熊猫大厦,其高度被确定为677米,而由迪拜阿利法塔设计者阿德里安·史密斯主导设计的融创江北嘴项目,其高度亦达到470米。
大量的超高层建筑在中西部地区的出现,与经济有什么关系?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从宏观上讲,主要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城市常住人口规模、城市产业定位等因素有关。
首先从经济发展速度看,目前样本中的重庆、成都、武汉不仅GDP超过万亿,且排名全国城市前十位,经济的繁荣使得城市有财力负担对于超高层建筑的投资需求,同时,一座地标性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也通常被认为是地方经济繁荣度的标志。
其次,常住人口的迅速增长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建设用地价格的上涨也催生了超高层建筑的修建需求。
第三,就产业定位观察,无论是重庆、成都或武汉,随着全球化影响及制造业向劳动力更廉价的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政府开始重新考虑经济定位,除发展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比重日益上升,也带给了超高层建筑生存空间。
如根据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公司世邦魏理仕的分析,超高层建筑主要受到银行和金融服务业的欢迎,此外,商业服务、律师事务所、科技和电信行业也是重要的租户。
更为重要的是,最近十年,大量世界500强企业或跨国公司将区域性总部或分公司设立在中西部后,也需要租用超高层建筑,以作为展示企业实力和形象的窗口。
中西部第三产业业态日益丰富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中西部地区超高层建筑的出现,是本地区经济、吸引力、产业等发展到一定层次后,将出现的一种建筑形态。
首先从样本选择的6座城市观察,在大量超高层建筑修建的同时,这些城市无论是GDP增速,或是新兴产业占GDP比重,都处于稳定上升区间,其中重庆和贵阳连续数个季度成为中国经济增速的前两名。
其次,本地区第三产业的多样性推动了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这一多样性包括:金融服务业、酒店业、旅游业、零售餐饮业等。
来自世邦魏理仕的研究表明,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建成的超高层建筑主要为一至两个业态,如香港中银大厦和中环广场95%以上的空间都是为办公服务。而90年代中期,超高层建筑在同一建筑物中开始有两个或多个业态,更多的零售因素开始崭露头角。
跨入21世纪,超高层建筑进入转变阶段,大部分新建建筑的用途开始多样化,如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台北101都是在其建筑物内有多种用途。而这一趋势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依旧持续,超高层建筑的用途更加多样化及均衡化。
多个中西部城市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方案看,亦符合上述判断,如成都468蜀峰项目,规划有商场、写字楼、酒店、画廊、餐厅等多种业态,表明了本地区第三产业的丰富性。
超高层建设也令旅游业受益。阿德里安·史密斯在12月初考察重庆项目时表示,“当一个城市决定建造一个超高层的时候,有很多考虑因素,有的时候,它是一个国家形象,比如纽约的帝国大厦,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双子塔,它们都给所在的城市带来很大关注,吸引很多游客。像迪拜的哈利法塔,它的观光层收入本身已经超过建筑造价,给城市带来很多收益。”
另一方面,某栋有特色的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也推动了本地区某种行业的发展。举例而言,2012年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开业后,带动大量企业对于广州总部经济的认可,推动其将总部从二三线城市转移至广州。
而中西部地区亦希望以超高层建筑的出现,树立这样一个标杆。以融创江北嘴项目为例,在重庆提出打造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的背景下,这投资逾百亿的超高层项目,选址在已有180余家金融企业入驻的重庆江北嘴中央商务区,以希望能进一步帮助地方政府树立本地区的金融坐标。
不过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亦认为,一个城市要想成功地成为地区或全球金融中心,仅仅依靠建造超高层建筑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其它更重要的因素,其中包括商务环境、法律和税收制度、市场透明度、政治稳定性、政府效率、交通和电信基础设施、资本流动、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