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正文

齐俊杰:未来10年内 房价定会出现暴跌

0
分享至
今日,统计局公布了房地产的数据,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8个,上涨的城市有18个,持平的城市有4个。最高涨幅为1.8%,最低为下降0.7%。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9个,上涨的城市有1个。

根据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5月上旬全国主要54个城市合计住宅签约71485套,环比上月的64033万套上涨了11.6%,整体市场的涨幅明显加大。分城市看,一线城市环比4月同期上涨了7.3%,二线城市的涨幅达到了16.5%,而三线城市则出现了下滑。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一个故事,房价真的要回来了。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知名财经评论人齐俊杰在其微博中指出,要分析房价,首先需要剖析一下房地产的利益群体,也就是哪些人最希望房价上涨。

知名财经评论人齐俊杰
知名财经评论人齐俊杰

首先是开发商。拿了那么多的房子在手里,房价不涨就卖不动,再卖不动,就连银行的利息都还不起了。

第二类是开发商的喉舌:某些地产专家。要知道他们虽然是某大学的教授,但讲课才能赚几个钱,更多的收入来源都是开发商给的,什么讲座、论坛、课题研究都离不开开发商的资助,甚至有些专家干脆就是挂靠在房地产企业下面的。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所以必须替人家摇旗呐喊。也不希望主子倒掉。现实情况是很多专家已经感受到了房价不涨,带来的收入下降。

第三类是投资者,炒房人。也就是那些那房子当保值增值手段的人,他们手上通常都会超过3套房子。一旦房子跌,不但资产受到损失,而且很可能血本无归,因为房价一跌下来,成交会迅速收缩,到时候房子根本就卖不出去。如果是那些反复抵押贷款的职业炒房人,恐怕连银行利息都会还不起。

第四类是某些楼市媒体,这点基本跟楼市专家的路子是一样的,楼市下跌,他们也会收入变少且流量下降,再也骗不到潜了。

最后一个就是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这个就不解释了。

“那么好了,这五类人勾结在一起,会做什么事呢?就是制造一系列的内容,让房子看起来依然好卖,这个市场依旧上涨?这里面有能出数据的,有能分析数据的,有传播数据的,还有拿数据说事的,基本上全都齐了,所以统计局的数据对我们的参考价值,能有多大十分值得怀疑。”

那么房价要不要涨上去呢?对此,齐俊杰也解释了几点自己看多的理由。

1、 几万亿也好,中国QE也罢,中国政府还在玩命投资,而钱出来必然推高房价。似乎有理。

2、 中国城镇化还在加速,农民要进城,进城就得有房子,那么房价还要涨。

3、 房产税利益博弈太复杂,根本出不来,所以完全不用担心。

4、 地方政府会力保房价不跌,以保证卖地利益的最大化。

5、 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背后是巨大的资源优势,也是全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地方,所以房价不会跌。

而同时齐俊杰解释道,自己看空的理由也很充分。

1、 人口老龄化将在2015年形成标志性的拐点,当年日本就是在这样一个拐点之年,出现了房价的拐点。日本在93年之后,房价跌得连自己老娘都不认识了。号称能买下1个半美国的东京,最后连半个纽约都不值了。日本人30年了,房价依然没有缓过来。

2、 中国房价无论从绝对值,还是相对值来看,无论国内比还是国际比,都太高了。严重透支了群众购买力,不吃不喝还贷款要还20年以上,这心情好比日了狗。

3、 大城市人口规模受限,未来人口增加将受到制约。

4、 房地产严重的产能过剩,空置房高达10亿平米。至少在3000万套。

5、 交通和互联网的发展,抹平了房子在地理位置上的天然优势。降低了某些房产的稀缺性

6、 房产税不会按照现有的上海重庆模式,因为政府根本不赚钱,必然会降低征收门槛,提高税率,所以这是个必然趋势,只是暂时不出,而一旦出台必然是狠狠的一刀。

7、 银行坏账增加,为保障金融安全,银行已经放弃了房地产开发商,减少甚至开始往回抽贷,小开发商资金链条已经十分紧张。崩盘已经十分迫近。

8、 没有只涨不跌的投资品,房子也是如此。

最后,齐俊杰直言,房地产的多空对决,进行了10年之久,未来究竟怎么走,其实谁也说不好,确实有些人希望他涨,涨的越高越好,但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操作,往往会发生更加惨痛的后果。

“所以我们在判断价格的时候,首先要抛开主观因素的干扰,也就是把那黑五类人群的意志拿开来分析市场,你会发现,一下房子看多的理由全都不存在了,国家刺激是政府行为,城镇化还是政府行为,房产税也是,只有特大城市人心所向这条,勉强算是客观因素,所以特大城市还会相对坚挺一段时间,再看看空的理由,除了银行的主动撤贷,是主观因素,其他的都是客观存在的,房产税也是必然的趋势。”

而对于房价的走势,齐俊杰坦言,房价短期内还能不能涨,真心不是很清楚,但他坚信未来10年的发展时间内,房价一定会有一次暴跌。涨的越高跌的越惨,中国、以及中国的老百姓付出的代价也会越大,仅此而已。

齐俊杰:未来10年内 房价会有一次暴跌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官方通报15岁男孩体考猝死:将严肃追责

官方通报15岁男孩体考猝死:将严肃追责

看看新闻Knews
2025-07-08 17:09:02
39℃!家长给教室运冰自救!网传公厕却开空调,教育局回应扎心

39℃!家长给教室运冰自救!网传公厕却开空调,教育局回应扎心

教育人看世界
2025-07-05 22:18:39
庞麦郎官宣成为龚玥菲女儿干爹!老家办酒席庆祝,给乡亲们发红包

庞麦郎官宣成为龚玥菲女儿干爹!老家办酒席庆祝,给乡亲们发红包

行者聊官
2025-07-07 09:03:44
男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提醒:高温宁愿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

男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提醒:高温宁愿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

逍遥史记
2025-07-05 10:38:05
稳定币在义乌是重要的跨境支付工具?记者实探:多数商家“不收、不懂、没听过”,极个别商家称“可以收但订单小不做”

稳定币在义乌是重要的跨境支付工具?记者实探:多数商家“不收、不懂、没听过”,极个别商家称“可以收但订单小不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8 15:32:05
如果跟女人断联了一段时间,他真的就会把你忘了吗?

如果跟女人断联了一段时间,他真的就会把你忘了吗?

加油丁小文
2025-07-06 06:47:27
再见曼联,拉什福德4000万转会费、30万周薪,巴萨要他到底干嘛

再见曼联,拉什福德4000万转会费、30万周薪,巴萨要他到底干嘛

卡灵顿分析师
2025-07-07 18:27:12
王晶又曝大瓜:古天乐偷偷在美国结婚,你都不知道,那随时能离婚

王晶又曝大瓜:古天乐偷偷在美国结婚,你都不知道,那随时能离婚

冷紫葉
2025-07-08 16:19:28
43岁王宝强也没想到,15岁儿子和14岁女儿,已经开始为他争光了

43岁王宝强也没想到,15岁儿子和14岁女儿,已经开始为他争光了

橘子大娱社
2025-06-23 20:25:03
周深、潘玮柏要来天津开演唱会了!

周深、潘玮柏要来天津开演唱会了!

极目新闻
2025-07-08 10:29:18
印尼又变卦!土耳其宣布打败歼-10赢700亿大单,史上最大军售黄了

印尼又变卦!土耳其宣布打败歼-10赢700亿大单,史上最大军售黄了

疯狂小菠萝
2025-07-08 14:43:37
江西一女老板发现男员工神似亡夫,见到员工父母后她愣了

江西一女老板发现男员工神似亡夫,见到员工父母后她愣了

兰姐说故事
2025-05-11 10:00:14
巩俐21岁时写的字,颠覆了我的想象!

巩俐21岁时写的字,颠覆了我的想象!

书画博学
2025-07-05 16:24:25
朝鲜女博士来上海后整整15年未出门,民警破门后,当场愣住

朝鲜女博士来上海后整整15年未出门,民警破门后,当场愣住

狮拓一叶知秋
2025-05-08 20:43:57
美记:保罗&威少&布罗格登的选择可能都会受到比尔去向的影响

美记:保罗&威少&布罗格登的选择可能都会受到比尔去向的影响

直播吧
2025-07-08 14:43:05
乞丐在银行门口7年,保安常常关照他,他退休时乞丐:给你样东西

乞丐在银行门口7年,保安常常关照他,他退休时乞丐:给你样东西

呆呆的篮球
2025-07-08 00:05:09
中国“不需要空调”的8座城市:夏季均温不超过25℃,晚上需要盖被子,风景绝美,人均500就能玩好

中国“不需要空调”的8座城市:夏季均温不超过25℃,晚上需要盖被子,风景绝美,人均500就能玩好

背包旅行
2025-07-06 10:36:59
普京确认访华,马克龙也将出席阅兵?中方当面交底,8字震耳欲聋

普京确认访华,马克龙也将出席阅兵?中方当面交底,8字震耳欲聋

吴欣纯Deborah
2025-07-08 16:50:22
中国竟然出现垃圾不够用的情况

中国竟然出现垃圾不够用的情况

流苏晚晴
2025-07-08 19:29:13
终于来到遍地是“金三顺”的时代

终于来到遍地是“金三顺”的时代

ONE·一个
2025-07-08 13:29:12
2025-07-08 20:19:00

头条要闻

两名研究生打出租从济南去拉萨:目前打表价格已过万

头条要闻

两名研究生打出租从济南去拉萨:目前打表价格已过万

体育要闻

17岁的朱正很好,但他救不了中国男篮

娱乐要闻

麻烦大了,凤凰传奇再次遭受“重创”

财经要闻

新消费浪潮下的资本叙事能持续吗?

科技要闻

"失去新鲜感",中国车主为何不再追捧特斯拉

汽车要闻

遵循“极简主义” 北京现代ELEXIO发布内饰官图

态度原创

健康
艺术
旅游
教育
军事航空

呼吸科专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谣言!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教育要闻

呼和浩特中考成绩7月8日晚可查询

军事要闻

特朗普:美国将对乌克兰输送更多武器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