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房产1月5日报道 昨天上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一则有关“做好本市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工作通知,对上海市全面实行不动产登记工作做出了共计十三点要求。由于国务院要求该项政策要在2016年全面实施,这意味着上海基本上在截止时间点上“压哨”完成了该项政策的全面落地实施。
“压哨”落地
在这份名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本市不动产统一登记有关工作的通知》中,着重强调为了充分实施该项政策要组建不动产登记事务机构、组建区县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完善不动产登记地方法律政策体系,以及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等共计13项内容,此次发布的工作通知宣告了上海不动产统一登记正式全面落地实施。面临着2016年全面落地实施的要求,对比全国试点城市的完成情况可以发现,上海的政策落地正好赶在时间截点上“压哨”完成。
事实上,上海在实现不动产登记落地实施上一直处在“慢一拍”的节奏上。2013年,在全国人大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方案中提出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后,2014年6月全国已有17个省(区、市)明确由国土资源部门牵头负责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整合工作。
其中在全国一线城市中,北京和广州彼时已经成立了不动产统一登记领导小组,并启动了相关工作,处在了领先的行列,而当时上海并未包括在内。直到2014年9月23日,上海市成立了由副市长蒋卓庆担任组长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领导小组,才正式开始相关准备工作。
虽然2015年3月1日全国性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在上海已经实施,但作为暂行条例,其实质也处在落地花的探索阶段。要让市民的“房产证”陆续变成“不动产权证”还尚且需要具体化的落地制度体系和登记服务机构。
在这方面,作为15个试点城市中的上海,无疑也是步伐较慢的。有媒体报道,此前公布的15个试点城市中,长春、宁波和南京等城市都在加紧推进不动产登记体系,12月1日杭州正式设立不动产登记局,并组建了杭州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在一线城市中,北京、广州和深圳也在2015年年内推出了不动产登记制度,仅剩上海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体系和服务机构迟迟未见落地。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工作虽然在近期推进较快,但落实到地方难免存在差异,需要一些因地制宜的具体办法。虽然各地都在积极表态和行动,但这项工作具有很大难度。
加速申城房产税落地?
此次市政府印发有关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工作通知,再次引发社会各界对不动产登记与房产税之间关系的猜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借助不动产登记落地实施,房产税可以逐渐从交易环节向持有环节过渡。
这种猜测并无道理,因为目前房产税改革与归属实现地方化管理也正在酝酿之中。2015年12月7日,有媒体披露政府正在考虑将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并到房地产税中,合并后将由地方税务局征收管理,并将全部税收收入纳入到地方管理,成为地方的税源的重要补充。
实际上,政府部门曾多次表示,不动产登记和房产税之间没有必然的关联度。国土部地籍管理司司长、不动产登记局首任局长王广华曾对媒体表示,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核心功能和目的,在于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有效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财产权。
“像房产税,没有不动产统一登记,这件事情照样可以运转,无非就是把资料从不同地方拿过来整合,或是登记机关已经整合好直接拿来用。”
但业内有不少专家却并不这么认为。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胡志刚认为,不动产统一登记看点在于信息联网。一旦相关不动产登记信息联网成功,会搭建起全国统一的不动产信息管理平台,将为完善房地产税体系、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等一系列长效机制建设提供信息基础。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尹伯成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就表示实行不动产登记后,房产税的推行也将为时不远。“现在的担心主要在于对楼市的影响。现在很多城市都面临去库存,如果市场有房产税要出台的预期,政府一些部门担心可能对经济增长有影响。”尹伯成解读道。